江西省“十二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
能源是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重要的支柱產業,“十一五”期間,我省能源發展成績顯著,基本滿足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今后江西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為努力保持我省能源、經濟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切實保障全省能源安全和供應,特編制《江西省“十二五”能源發展專項規劃》。本規劃依據《江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總體要求編制,是指導“十二五”時期全省能源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期為2011年至2015年,部分指標展望到2020年。
第一章 發展基礎
一、“十一五”時期能源發展取得的成績
“十一五”期間,我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精神,堅持“節能優先、煤為基礎、多元發展、合理布局、保障安全”的方針,加強以電力為中心的能源建設,積極開發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促進能源可持續發展和有效利用,推進電力需求側管理,構筑穩定清潔的能源供應體系。以提高能源利用率為核心,以加快技術進步為根本,以高效益、低能耗為目標,努力建設節能型社會,以能源的有效利用促進經濟社會的和諧和可持續發展。從總體情況看,全省能源工業發展較快,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能源的需要。
(一)能源保障能力顯著增強。
能源供應能力大幅度提高。2010年全省能源消費總量6354.9萬噸標準煤,比2005年4286.0萬噸標準煤增長48.3%;2010年,全省統調發電裝機達1340.97萬千瓦,比2005年660.66萬千瓦增長2.03倍。2010年,全省統調發電量551.68億千瓦時,比2005年311.59億千瓦時增長1.77倍;煤炭產量2746萬噸,比2005年2051.14萬噸增長33.88%。能源供應能力的不斷提升,有力保障了全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二)重大能源項目進展順利。
電力工業發展迅速。“十一五”期間相繼建成投產了豐城電廠二期、黃金埠電廠、新昌電廠一期、華能井岡山電廠二期、華能瑞金電廠一期等一批大型火電項目和電網項目,火電主力機組實現了由30萬千瓦級向60萬千瓦級的跨越,500KV骨干電網基本成形。
礦井建設順利進行。新開工建設了豐礦豐龍井、云莊井、萍礦宜萍井和樂平鳴西井等4處,總設計能力達到156萬噸/年。完成了樂平沿溝涌山煤礦改造,凈增生產能力35萬噸/年。云莊井2010年建成投產,新增生產能力15萬噸/年。宜萍井、豐龍井和鳴西井將在2012年建成投產,新增生產能力141萬噸/年。開工建設了年選配煤300萬噸的贛西選配煤項目。
石油煉化能力大幅提高。我省唯一的石油加工企業九江石油化工總廠,已形成560萬噸的年原油加工能力。新建焦化、加氫、PSA、污水汽提、硫磺等5套裝置,于2006年3月全部實現投產成功,為進一步提升原油的深度加工能力、確保產品質量、促進環境友好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管輸天然氣利用取得突破。開工建設了省天然氣管網一期工程,已累計完成管網線路600公里,其中九江—南昌、九江—景德鎮段已建成貫通。2010年6月川氣東送工程江西支線投產并正式通氣,南昌、九江、景德鎮等中心城市開始用上管道天然氣,江西告別無管輸天然氣歷史,并正式邁入管輸天然氣利用新時代。
(三)新能源發展取得新突破。
“十一五”期間,我省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大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
通過多年的努力,江西核電項目前期工作取得突破性成果,2007年,國家發改委把彭澤核電站項目納入了國家規劃。目前,彭澤核電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已基本完成。該項目是我省有史以來投資最多、涉及面最集中、帶動地方發展性最強、科技含量最高、社會經濟效益較好的項目。該項目將采用美國西屋公司設計AP1000第三代壓水堆核電技術進行建設,這也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核電技術。
新能源利用力度加大。全面啟動了鄱陽湖風電開發工作,都昌磯山湖、廬山長嶺、大嶺等風力發電場已相繼并網發電,2010年建成8.4萬千瓦風力發電裝機;生物質能利用示范項目穩步推進,秸桿發電試點項目、沼氣發電項目已投產。
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我省光伏產業從無到有,目前形成了以新余為主產地、以賽維LDK為核心企業的較強生產能力,初步建立了從硅料、硅片到太陽能電池組件及配套產品的完整產業鏈,擁有了對外合作的有效途徑和一批關鍵人才,在國內已具有較明顯的規模優勢和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四)資源節約取得明顯成效。
省委、省政府認真落實中央關于加強節能減排、加快建設“兩型社會”的決策部署,把做好工業節能降耗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作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有效途徑,采取了實施節能標準、推廣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加強重點用能單位管理、開展節能宣傳培訓等一系列針對性措施,有力地促進了節能減排,取得了積極成效。
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的小火電關停任務。“十一五”期間,我省加大了小火電關停工作力度,實際關停169.01萬千瓦。實施上大壓小后,統調火電機組供電煤耗由原來的450克/千瓦時下降到330克/千瓦時左右,按5000小時計,169.01萬千瓦機組相當于節省煤炭100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約1.6萬噸/年。
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小煤礦關閉任務。按照國家“十一五”規劃綱要和產業政策的要求,我省加大了對非法和不具備安全生產條件、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布局不合理、破壞資源、污染環境、生產能力落后煤礦的關閉整頓力度。全省煤礦數量由2005年底的803處下降到2010年底的601處,5年累計關閉203處,淘汰落后產能389萬噸/年,提前完成國家下達的小煤礦關閉任務,煤炭產業結構和生產秩序明顯改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