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市林業發展“十二五”規劃
一、“十一五”林業發展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五年,湛江林業面對臺風等特大自然災害,主動抗擊,降低損失;面對金融危機,積極應對,化解風險。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全市林業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市委、市政府確立的“工業立市、港口興市、生態建市”的發展戰略,積極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文化林業、創新林業、和諧林業,構建林業生態、產業和文化三大體系,爭當建設城鄉協調、生態文明的科學發展試點市排頭兵,順利完成林業“十一五”規劃各項任務和指標,取得顯著成效。湛江林業形成了有重點、有特點、有亮點等“五大”特色:1、桉樹面積330萬畝,是全國最大的速生用材林基地;2、紅樹林面積14萬畝,占全國33%,占廣東省78%,是全國紅樹林濕地面積最大的地區,已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3、沿海沙岸防護林帶長500多公里,面積25萬畝,是全省乃至全國最長、保護最完整的沿海防護林帶;4、桉樹無性系苗圃400多個,年產苗木5億株,是我國最大的桉樹苗木生產基地;5、建成省級林業科研試驗中心,是我省三大林業試驗中心之一。
(一)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
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我市于2009年9月率先在全省鋪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全市納入林改的集體林地面積355.4萬畝,其中:集體統一經營的林地169.7萬畝,集體已流轉的林地158.9萬畝,自留山2.3萬畝,承包責任山24.5萬畝。這次林改涉及我市10個縣(市、區)、105個鎮(街道辦)、1473個村委會、11913個村民小組、110.2萬農戶、501.3萬農民。截至2010年底,全市已按照省政府的要求基本完成了林改主體改革任務,已確權發證的集體林地面積343萬畝,核發集體山林股份權益證書58.12萬本。廉江、遂溪、吳川、徐聞、雷州等縣(市)已完成基層林業站體制改革,落實定崗定編,人員經費全部納入地方財政預算。林改明晰了集體山林權屬,維護了農村和諧穩定,讓農民真正得到實惠,激發了農民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初步呈現出林業發展、農民增收、生態良好、林區和諧的可喜局面。
(二)國土造林綠化成效顯著。
“十一五”期間,全市營造林面積120.5萬畝,其中:桉樹豐產林105萬畝,沿海防護林8萬多畝,珍貴樹種4萬多畝。全市林業用地面積500.25萬畝,森林蓄積量由1260萬立方米增至186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23.7%增至28.3%,不斷創新全民參與義務植樹形式,認種、認捐、認養模式得到全國、省綠委的表揚和推廣。全市參加全民義務植樹活動人數達1087萬人次,植樹3722萬株。評選出湛江市委機關等45個“園林式單位”。積極開展林業生態文明萬村綠大行動,新建400個“林業生態文明村”。
(三)創建林業生態縣扎實推進。
創建林業生態縣是省委、省政府全面加強生態建設的戰略舉措,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至2012年建設林業生態市的目標要求,我市從2005年起開展創建林業生態縣活動。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林業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市林業部門主動做好業務指導和協調工作,通過有關縣(市、區)的共同努力,目前已有廉江、遂溪、麻章、吳川、坡頭、徐聞等6個縣(市、區)被廣東省政府授予“林業生態縣”稱號,實現了我市一年有一個縣(市、區)創建林業生態縣達標的要求。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