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十大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11-2015年)
(二)存在問題。
我市發展十大產業與先進城市相比、與建設長三角“一基地四中心”的目標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1.綜合效益不夠突出。我市支柱產業規模及其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還偏小、偏低。2010年規上工業增加值率僅為19.1%,低于南京、無錫、深圳等城市。高新技術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與青島、無錫差距較大。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僅為0.97%。
2.人才政策亟需完善?,F有人才政策缺乏足夠吸引力,創業環境和發展空間需繼續優化,高端人才集聚度處于全國中等水平。對民營企業相關人才的引進、培育和認定,保障措施還不扎實。高房價問題嚴重制約人才來杭、留杭發展,人才專項用房申請門檻較高,保障惠及面偏窄。
3.融資困境依然存在。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單一,基本依靠以銀行信貸為主的間接融資。部分處在成長期的創新型企業,缺乏產業發展基金、風險投資等扶持。初創型企業尤其是一些“人腦+電腦”的創意型企業,缺乏可供抵押的資產,較難得到金融機構的貸款支持。
4.創新保護有待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的社會意識、法制環境和執法體系以及知識產權交易機制不夠健全,特別是在文化創意、信息軟件、電子商務、物聯網等領域。同時,還需進一步完善對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的服務和支持體系,及時研究制定相關認定和保護政策。
5.扶持政策需要優化。與蘇州、無錫、深圳等地相比,我市有關政策和資金扶持的重點不夠突出,方式仍需創新。“直接扶持、事后補助”的扶持方式,鼓勵和支持創新的作用有限。在新技術推廣、杭產品采購等方面,現有政策的前瞻性、導向作用和支持力度有待加強。
三、總體思路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構建具有杭州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以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要方向,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以產業集聚區為主要載體,強化政策引導、突出企業主體、明確市場主導、完善服務平臺、提升產業能級,使十大產業成為杭州實現率先發展的領跑產業、拉動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加快轉型升級的核心產業、推進自主創新的示范產業,著力提升我市在全國產業體系中的地位,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會、共建共享“生活品質之城”奠定堅實的產業基礎。
(二)發展定位。
——實現率先發展的領跑產業。按照中央對長三角地區和省委對杭州發展的總體要求,我市要在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方面走在全國、全省前列。十大產業的產業基礎好、比較優勢明顯、發展潛力大,有的在全國、全省占據重要地位,是我市實現率先發展的領跑產業。
——拉動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我市經濟已連續20年保持了兩位數的穩定增長,“十二五”期間要在高位繼續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0%的目標,必須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十大產業具有產業鏈較長、產業關聯度大、發展前景良好、能迅速擴大投資、吸引就業等優勢,對GDP的貢獻日益增強,是拉動我市經濟增長的龍頭產業。
——加快轉型升級的核心產業。“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市特別要在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上加大力度。十大產業涵蓋了能帶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點領域,是我市加快轉型升級的核心產業。
——推進自主創新的示范產業。我市是16個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第一批現代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城市之一,創新發展是一個重大原則和任務。我市“十二五”期間實施的重大科技十大專項有九個和十大產業相關,十大產業是杭州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力爭在重大技術上取得新突破的生力軍,是我市推進自主創新的示范產業。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