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
(二)主要問題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認識到當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主要體現在:一是能源利用效率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市供電煤耗、精品鋼、整車、大型鍛件等產品單耗已達國內外行業先進水平,但極個別企業產品(工序)仍接近或高于國家限額水平;我市工業綜合能效國內領先,但與發達國家相比尚有差距。二是節能環保產業需要進一步培育,我市缺乏能提供高效運營服務和具有綜合化運作能力的大型節能環保龍頭企業,產業發展缺乏科技、資本等要素的有效配置,科研優勢無法轉化為產業優勢;產業統計體系尚未建立。三是資源綜合深度利用需要進一步挖掘,我市粉煤灰、脫硫石膏等主要工業固廢綜合利用量今后將日趨減少,須探索研究資源綜合利用新領域;電子廢棄物回收網絡拆解處置能力相對不足,需進一步健全;工業產品再制造產業亟待規模化、規范化發展。四是節能執法監察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強,節能地方性強制標準規范比較少,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的節能評估缺少剛性約束,主要產品單耗指標監控體系需要完善。
二、“十二五”發展環境和趨勢
“十二五”時期,上海將處于萬元GDP碳排放強度下降、人均碳排放強度和碳排放總量上升的發展階段,全市用能總量持續增加,建筑、交通、生活用能剛性增長。上海的節能目標是單位GDP能耗下降18%和單位GDP碳排放下降19%,工業作為我市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重點領域,節能目標完成難度仍然極大。
當前,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的發展趨勢有以下四個特點:一是節能減排目標對資源能源有效利用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必須加快構建產業結構優、資源消耗小、污染排放少、可持續發展的工業體系。二是提升能效成為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工作的核心任務,因此必須聚焦重點行業、重點園區、重點企業、重點產品,整體提升工業綜合能效。三是節能環保產業已成為實施經濟轉型的重要突破口,因此必須聚焦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節能環保裝備、產品、技術,創新發展節能環保服務。四是節能與綜合利用深入推進需要體制機制創新,因此必須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強化能效監控體系,拓展應用市場機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實現引逼結合、創新發展。
根據對本市工業發展趨勢的分析和對重點行業、企業的調研,“十二五”期間,通過采取強有力的控制措施,本市工業用能需求凈增量有望控制在600萬噸標煤左右,能源消費彈性系數控制在0.5以下。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