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業節能與綜合利用“十二五”規劃
四、“十二五”發展主要任務
“十二五”期間,本市工業節能要以提高資源能源利用效率為目標,以實施工業能效對標、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審計、能效監控體系建設、節能技改專項、合同能源管理推廣、節能產品惠民專項、清潔生產全覆蓋、資源綜合利用及再制造、能量系統優化、低碳工業園區示范等十大能效工程為抓手,確保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萬元增加值能耗下降22%”的工業節能目標。
工業能效提升十大工程
工業能效對標。制定45項節能技術和管理標準、30項產品單耗限額標準,培育50家能效對標示范企業,加強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執行情況專項監察。
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審計。開展重點用能單位能源審計,推進600多家企業電能平衡工作,建成上海市用電設備管理信息平臺,加強能效檢測體系建設。
能效監控體系建設。完善工業能效監控平臺,重點推進5家企業建立能源管理中心,推進10家企業建立可視化監控系統試點,實施50家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監察在線監控。
節能技改專項。組織推進1335臺燃煤(重油)鍋爐清潔能源替代和800臺工業鍋爐(爐窯)節能改造,推廣800萬千瓦高效電動機(含240萬千瓦再制造高效電機),落實12000臺S7系列及以下配電變壓器淘汰替換。
合同能源管理推廣。組織實施1000個合同能源管理項目,培育發展150家專業節能服務機構,實現合同能源管理項目投資達100億元以上。
節能產品惠民專項。組織推廣高效空調400萬臺、緊湊型節能燈2000萬只、T5型熒光燈和LED等高效照明產品4000萬只,推廣應用調光控制及自然光利用等綠色照明技術。
清潔生產全覆蓋。推進2500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全覆蓋,建設5~10個清潔生產示范園區,推進50個清潔生產示范項目,推廣應用25項共性技術。
資源綜合利用及再制造。推進礦渣微粉、超高純氧化鐵磁性材料、電子廢棄物、冶煉鋼渣等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推進汽車零部件、工程機械、機床、電機、打印機耗材等產品再制造和再生油利用。
能量系統優化。推進鋼鐵、石化、電力等行業余熱余壓回收利用和能量梯級利用,加強裝置、工藝升級;推進整體煤氣化聯合循環試點。
低碳工業園區示范。建設10個低碳示范工業園區。重點推廣太陽能發電、集中供熱、分布式供能、高效節能產品裝備和系統節能技術,引導園區企業開展能源審計、碳審計、清潔生產審核和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一)強化節能標準體系建設,著力推進能效對標達標。按照“領跑一批,提升一批,限制一批”的目標,重點推進“上對標桿、中對管理、下對限額”的三標體系建設。發揮“上標”引領示范作用,鎖定重點產品(工序)單耗,實行產品單耗水平分層梯級管理;強化“中標”監督管理作用,制定一批節能技術和管理標準;突出“下標”淘汰限制作用,制定一批地方產品單耗限額標準。
(二)扎實推進能源審計,切實挖掘節能潛力。按照“分類管理、分步實施”的原則,逐步推進700家工業重點用能單位和電信行業能源審計工作。推進600多家重點用電企業開展電能平衡工作,建成上海市用電設備管理信息平臺。推進能效檢測體系建設,制定上海市能效檢測管理辦法,編制能效檢測技術指南手冊,建立重點耗能設備(系統)能效檢測平臺,探索能效檢測新方法、新機制。
(三)培育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推廣節能低碳技術產品。以“高端制造、創新服務、聚焦品牌、提升能效、低碳發展”為重點,繼續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大力發展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技術裝備和產品,創新節能、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服務業。編制發布《上海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十二五”規劃》和《上海市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2012-2015)“節能環保”專項實施方案》,研究支持本市節能環保產業發展相關政策,建立節能環保產業分類統計體系,出臺節能環保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目錄。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