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十二五”新能源發展規劃
二、發展現狀和面臨形勢
(一)發展現狀。
“十一五”期間,江西新能源產業快速發展。水電開發利用程度位居全國前列,風電、生物質能、太陽能發電開始起步,以光伏為代表的技術裝備能力不斷提高,新能源產業體系初具雛形。至2010年末,全省新能源利用總量折合標準煤365.105萬噸,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5.7%。
1.水電
水電建設有序推進。石虎塘、峽江等大中型水電項目相繼開工建設,一批中小水電項目陸續投產發電。截至2010年末,全省500千瓦以上水電裝機容量達3885兆瓦,占技術可開發總量的67.2%,年發電量97.12億千瓦時,折合標準煤291.36萬噸,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4.5%。在江西五大水系中,開發利用程度高低排序依次為修河、信江、饒河、贛江、撫河,開發利用比例分別為89.6%、69.1%、61.4%、54.2%、49.3%。
表1-1江西省水電開發現狀表
2.風電
風電開發實現了良好起步。截至2010年底,相繼建成了磯山湖3萬千瓦、長嶺3.45萬千瓦、大嶺1.95萬千瓦三個風電項目,風電總裝機容量達8.4萬千瓦,全年發電1.45億千瓦時,折合標準煤4.35萬噸;并已開工建設了裝機容量4.95萬千瓦的老爺廟風電項目,風電開發走在中部省份前列。
3.太陽能
太陽能以熱利用為主,光伏發電開始起步。江西的太陽能熱利用以太陽能熱水器為主,利用面積已達48.3萬平方米,折合標準煤5.8萬噸,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0.1%。光伏發電方面,截至2010年底已有江西賽維LDK太陽能高科技有限公司0.2萬千瓦等項目投產。全省光伏發電投產容量為0.23萬千瓦,年發電量約350萬千瓦時,折合標準煤約0.1萬噸。
4.生物質能
生物質能產業得到了較快的發展。截至2010年底,全省生物質能利用折合標準煤65.35萬噸,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1%左右。在生物質直燃發電方面,已建成鄱陽凱迪1.2萬千瓦、萬載凱迪1.2萬千瓦、吉安金佳谷物0.6萬千瓦生物質電廠,吉安凱迪1.2萬千瓦、贛縣3萬千瓦生物質發電項目正在建設中。
在垃圾開發利用方面,南昌麥園0.28萬千瓦垃圾處理場填埋發電項目已經投產,南昌泉嶺2.4萬千瓦、都昌0.9萬千瓦項目已核準并將開工建設,江西圣牛米業0.2萬千瓦生物質氣化發電項目、鄱陽0.9萬千瓦垃圾焚燒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在沼氣開發利用方面,全省已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152.3萬戶,建成小型沼氣工程2400處、大中型沼氣工程1019處。利用工業廢液生產沼氣發電的贛縣譜賽科生物技術有限公司0.2萬千瓦和江西原生源化工有限公司1.5萬千瓦酒精廢液沼氣發電項目正在建設當中。
在生物質秸稈能源利用方面,會昌珠蘭秸稈沼氣集中供氣219萬立方米、新余市生物秸稈氣化供氣43.8萬立方米項目正在建設中。在生物液態燃料方面,南豐10萬噸生物柴油項目正在建設;東鄉10萬噸乙醇項目正在開展前期工作,已種植木薯10萬畝,年產木薯20萬噸。
5.地熱能
地熱資源利用方式呈現多元化。江西地熱能的主要利用方式為溫泉、淺層地熱采暖和制冷。截至2010年末,已建成九江星子溫泉、宜春溫湯溫泉等大型溫泉利用項目,全省淺層地熱使用面積達25萬平方米。
6.技術裝備業
以光伏產業為代表的新能源技術裝備業得到迅猛發展。近年來,江西光伏產業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已形成了新余、南昌、九江、上饒等重要光伏產業基地,培育了賽維LDK等國際知名的光伏企業,基本建立了從“硅料、鑄錠、太陽能電池、太陽能組件及應用”和配套輔助產品等比較完整的產業鏈,擁有了對外合作的有效途徑和一批關鍵人才,在國內已具有較明顯的規模優勢和較強市場競爭力。2010年,全省硅片生產能力達到3850兆瓦,太陽能電池生產能力達2500兆瓦;硅料產能1.3萬噸,產量7000噸。
江西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依托本省豐富優質的稀土資源,生產先進的永磁直驅型風機,已具備批量生產1.5兆瓦與2.0兆瓦直驅風電機組能力。江西鋰礦資源豐富,僅宜春市探明的可開采氧化鋰儲量為110萬噸,占全國的31%、世界的12%。目前,宜春、上饒等地的鋰電產業發展迅速,同時也帶動了江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目前一批新能源汽車及動力電池項目在建。
表2-1 2010年江西省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利用情況
(二)存在問題。
江西新能源產業發展取得了一些成績,但總體來看,新能源產業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新能源產業的發展仍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新能源資源有限。水能500千瓦及以上的技術可開發量僅577.97萬千瓦,且開發程度已經較高;風能技術可開發量310萬千瓦,僅占全國風能技術可開發量27.5億千瓦的0.11%;太陽能年地表吸收熱能252.7億噸,占全國年地表吸收熱能的1.49%;生物質能年可利用總量約1395萬噸標準煤,占全國生物質能年可利用量2.8億噸標準煤的4.98%,但限于收集運輸體系和技術條件,當前暫難以充分利用。受資源和當前技術條件限制,江西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近期難以大幅度提高。
二是科技創新能力較弱。江西新能源產業雖然在部分領域走在全國前列,但整體上可再生能源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健全,在全國有影響力的技術研發機構不多,研發和技術集成仍主要依靠省外支持。
三是新能源產業發展機制仍待完善。政策體系方面,尚未出臺《可再生能源法》實施條例,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扶持政策仍不系統;服務體系方面,缺乏新能源產業專門的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地方技術標準體系不盡完善;配套設施方面,新能源接入電網仍存在一定障礙,生活垃圾收集運輸體系仍待進一步發展等。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