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十二五”衛生事業發展規劃
三、發展目標
(一)總體目標
到2015年,初步建立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城鄉居民擁有基本醫療保障,保障水平顯著提升;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城鄉、地區、不同收入人群之間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差距明顯縮小,均等化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醫療衛生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醫療衛生服務公平性、可及性明顯增強;科技創新能力有新的突破;城鄉衛生資源配置優化,利用效率進一步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達到或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二)主要指標
1.主要健康指標
到2015年,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或接近74歲;嬰兒死亡率控制在6.65‰以下;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控制在8‰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14.5/10萬以下。
2.工作管理指標
(1)疾病預防控制指標
艾滋病防治指標。到2015年,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數和病死率分別控制在6.5萬人以內和6%以下。
結核病防治指標。到2015年,現代結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蓋率保持在100%,新涂陽肺結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疫苗針對疾病指標。到2015年,以鄉鎮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達到90%以上;全人群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比“十一五”末至少下降1個百分點,5歲以下兒童乙肝表面抗原攜帶率控制在1%以下。
慢性病、重性精神疾病控制指標。到2015年,開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的縣(市、區)覆蓋率達到50%以上;高血壓和糖尿病規范管理率達到35%;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率達到80%。
職業病防控指標。到2015年,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勞動者的職業健康監護率達到60%以上。
(2)婦幼衛生指標
到2015年,7歲以下兒童保健管理率達到85%以上;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率達到96%以上;孕產婦保健管理率達到85%以上。
3.公平保障指標
(1)衛生監督指標
到2015年,食品安全風險監測點覆蓋人口數占總人口數比例達到80%以上;城鄉較大規模集中供水現場衛生監督監測覆蓋率達到90%以上。
(2)醫療保障指標
到2015年,新農合參合率保持在97%以上,籌資水平達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人均財政補助標準達到300元以上,政策范圍內住院補償比例達到70%以上;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參保率達到90%以上,城鎮居民醫保統籌范圍內住院支付比例達到75%。
4.衛生資源指標
(1)衛生人力資源指標
到2015年,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達到1.67人,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1.85人,每千人口專業公共衛生人員數達到0.6人,每萬人口全科醫生數達到1人,每千人口醫院和衛生院床位數達到3.86張。
(2)衛生投入指標
到2015年,政府衛生投入增長幅度不低于經常性財政支出增長幅度;全省衛生總費用結構中,政府衛生支出比重提高到衛生總費用的30%以上,個人衛生支出控制在30%以下;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不低于40元。
第三章 戰略任務和重點工作
一、以提升綜合服務能力為核心,全面加強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
(一)加強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建設
按照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機制健全、運行高效的要求,加強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優化人員和設備配置。省、市、縣三級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基礎設施和設備配置達到國家標準。進一步加強實驗室檢驗檢測網絡建設,建立傳染病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提高檢驗檢測水平。開展重點疾病監測,強化傳染病網絡直報系統建設和管理。建立完善慢性病監測系統。
(二)加強婦幼衛生體系和健康教育體系建設
大力推進婦幼保健機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強化婦幼保健機構公共衛生職能和專業指導作用。50%以上的婦幼保健機構達到國家標準化要求。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健康教育工作網絡,重點加強省、省轄市健康教育基地能力建設,完善健康素養監測體系。
(三)加強衛生應急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衛生應急組織機構,完善應急預案,形成分類管理、分級負責、條塊結合、屬地為主的衛生應急管理體系。加快省、市兩級衛生應急決策指揮平臺建設,全面提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管理效率和水平。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監測預警制度,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突發事件衛生應急中的作用。建設全省衛生應急培訓基地,完善衛生應急隊伍裝備、應急物資儲備和相關運行機制,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形成統一指揮、布局合理、反應靈敏、運轉高效、保障有力的突發公共事件衛生應急體系。
(四)加強衛生監督、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能力建設
進一步完善衛生監督體系,重點加強基層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充實基層衛生監督執法力量,建立健全衛生監督派出機構規范化運行機制。加強公共場所、學校衛生、放射衛生、職業衛生、飲用水衛生、醫療執法等衛生監督及其技術支撐機構的能力建設。加大衛生監督稽查力度,完善衛生行政執法責任制。健全食品安全風險評估預警和事故應急處置體系。啟動省級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與評估中心建設項目,構建以省疾控中心實驗室為龍頭,以省轄市疾控中心實驗室為骨干,以基層快速檢測站點為網底的食品安全風險監測網絡。加強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體系建設,提升食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能力。建立完善化學污染物、食源性致病菌和食源性疾病監測網絡,逐步延伸到鄉鎮。
(五)加強職業病防治體系建設
加強省、市兩級職業病防治體系建設,建立健全職業病監測、職業健康風險評估體系。逐步完善覆蓋城鄉的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和評價、職業健康檢查、職業病診斷治療等職業病防治網絡,提高職業病防治能力。進一步規范職業病診斷與鑒定程序。開展基本職業衛生服務,有效控制職業病危害,保障職業病病人合法權益。
(六)加強采供血安全保障體系建設
完善全省無償獻血組織網絡和工作機制,積極推進血站核酸檢測工作,血液篩查核酸檢測基本覆蓋全省。加強中心城市固定獻血屋建設。建立血液采供預警系統,加強應急用血管理。加強醫院輸血科建設,積極推廣自體輸血技術,提高臨床合理用血水平。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