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紡織工業作為國民經濟傳統支柱產業、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國際競爭優勢明顯的產業,在繁榮市場、吸納就業、增加農民收入和促進城鎮化進程以及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十一五”期間,福建省紡織工業加大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力度,市場活力和行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十二五”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全面調整經濟結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也是推進紡織工業由大到強的重要時期。《福建省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工信部《 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福建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和《福建省“十二五”建設海峽西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專項規劃》,提出“十二五”全省紡織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突出了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品牌建設和可持續發展等重點內容,對于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產業的建設,促進福建紡織強省目標實現,具有十分重大的指導意義。
第一章 “十一五”回顧和“十二五”形勢
一、“十一五”回顧
(一)規模總量、經濟效益較快增長
“十一五”期間,全省紡織工業快速發展。2010年規模以上企業2691家,就業人數70.11萬人,實現工業總產值2655億元,“十一五”年均增長20.1%,比2005年增長1.5倍,占全省工業總產值12%,紡織經濟總量多年保持全國第五位。2010年全年出口創匯總額達到116.42億美元,“十一五”年均增長19.5%。利稅總額203億元,年均增長31.3%。
2010年,規模以上企業主要產品產量:化纖206.15萬噸,“十一五”年均增長24.07%,占全國第3位;紗184.18萬噸,年均增長23.3%,占第5位;布31.2億米,年均增長9.16%,占第7位;印染布39.12億米,年均增長19.14%,占第5位;非織造布10.56萬噸,增長14.41%,占第5位;服裝29.23億件,增長29.13%,占第5位。2010年與 2005年比較,化纖增長1.94倍,紗1.85倍,布0.55倍,印染布1.4倍,非織造布0.95倍,服裝2.59倍。
(二)結構調整、產業集聚步伐加快
化纖、棉紡織、服裝等行業發展進一步成為全省紡織工業的主要支撐;“十一五”期間服裝、家紡、產業用三大類終端產品纖維消耗量的比例達到70︰17︰13左右,產業用紡織品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化纖常規單一產品現象有所改變,化纖差別化率從“十五”的30%提高達到50%。
行業區域分布發生變化,紡織產業從福、泉、廈等沿海地區向全省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進程加快。產業集群效應增強,全省已被授予中國紡織服裝產業集群試點地區的有:晉江、長樂、永安等3個“中國紡織基地市”;石獅“休閑服裝名城”、石獅豐澤“童裝名城”、尤溪“革基布名城”;以西褲、運動服裝、內衣、休閑裝、童裝、織造、經編、花邊、輔料等的12個“特色名鎮”。
(三)自主創新能力、裝備技術水平不斷提高
滌綸、錦綸、氨綸等化纖差別化水平不斷提升,竹纖維產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功能性面料、產業用紡織品、時尚服裝等研發能力明顯提高,部分細旦化纖面料、Cooldry針織面料、水刺醫衛材料、非織造過濾材料、經編產業用布、紡織機械等的開發技術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十一五”期間,全行業共有10項科技成果獲國家、中國紡織工業協會的科學進步獎等獎項,其中“印染廢水大通量膜處理及回用技術與產業化”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高導濕滌綸纖維及成品關頭技術集成開辟”獲國家科學技術提高二等獎,“Cooldry導濕快干新產品”獲中國紡織工業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個,省級35個。20家企業被授予中國紡織各專業的技術開發中心或開發基地。
紡織落后產能逐步淘汰,工藝技術裝備更新速度加快,生產效率穩步提高。化纖聚合、紡絲直體融紡、后加工以及棉紡、織造、染整、非織造、服裝加工等新型設備生產線等大量增加,棉紡織“三無一精”比重不斷提高,無卷化率達到30%,紗線無接頭率比例50%,精梳紗線15%,織造無梭率85%。全行業60%的企業裝備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其中30%化纖裝備和15%棉紡裝備處于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全員人均創工業總產值達到37.65萬元,比2005年增長1倍。
(四)品牌建設、企業做大做強出現新成效
全省紡織服裝品牌建設力度加大,培育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化纖、紗線、面料以及服裝、家紡、產業用紡織品品牌,部分企業已從加工制造向產品設計和創意轉型,初步在特色集群地區形成了一批設計創意園區,市場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在產品內銷和出口加工中,一批化纖、紗線、面料、輔料等中間產品的品牌價值得到市場認可。至2010年,全行業(包括制鞋業)共有“中國馳名商品”36項,“福建名牌”180項,“福建著名商標”249項。
一批化纖、棉紡、織造、染整、產業用紡織品、服裝等行業的龍頭企業不斷做大做強,全行業已出現產值超“百億”的企業集團1個,超50億的企業10個。
(五)節能減排、清潔生產取得新進展
紡織業以節能減排為突破口,在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能源、水資源的綜合循環利用、降低污染物排放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差別化直紡和新型紡絲冷卻技術在化纖行業普遍應用;高效短流程印染前處理技術在機織物、針織物上得到推廣;廢水余熱回收、中水回用、絲光淡堿回收、少水一浴染色等資源綜合利用技術正在加大應用;印染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推廣的技術改造以及染整集群地區污染物集中處理、降低排放工程已初見成效。紡織纖維再利用、聚酯廢料再開發技術不斷升級,以可再生、可降解的竹漿粕等為原料的新型粘膠纖維正在形成產業化。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