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紡織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附件:
“十二五”福建省紡織企業主要建設項目情況表
一、化纖行業
1、化纖技術改造和產業升級。用高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化纖工藝、裝備,提高生產過程控制水平,推動行業綜合治理及資源利用技術的發展,淘汰落后產能,增加部分關鍵設備與裝置,研發生產差別化功能化長絲系列產品。全省規劃改造提升和新增滌綸50萬噸,錦綸30萬噸、粘膠3萬噸、氨綸1萬噸;
2、維綸高新技術纖維。加大改造力度,擴建超高強高模PVA纖維及后加工系列產品,選用先進的折向紡絲機和大絲束熱處理機,提高該產品的國際市場競爭能力。規劃規模5萬噸;
3、增加新型纖維素纖維。改造和新增竹、木等新型漿柏30萬噸。采用國內外最新型溶劑法再生竹纖維素纖維產業化生產技術,建設年產5萬噸左右竹纖維生產線;
4、更新改造再生聚酯功能性紡絲生產線。改造和新增再生聚酯功能性紡絲生產線10條,新增生產能力20萬噸左右,開發生產高檔面料以及工業用多種領域用的再生聚酯系列纖維。
二、產業用紡織品行業
1、針刺、水刺等高檔復合非織造布生產線。全省增加或引進針刺、水刺工藝或交叉工藝復合非織造布生產線10至20條生產線。項目以服裝制鞋、超細革基布、建筑增強 、工業過濾、土工織物、醫療用紡織品、運輸用紡織品等非織造布材料為產品定位;采用多種纖維原料組合,其中有棉、粘膠纖維素纖維;維綸、聚酯、聚酰胺、聚丙烯等合成纖維;差別化超細多功能纖維;天絲、莫代爾、竹纖維等新纖維。規模達到年產2萬噸以上;
2、紡粘、融噴等新型非織造布生產線。全省增加或引進紡粘、融噴或紡粘、融噴交叉工藝結合的新型非織造布10至20條生產線。其中紡粘可采用雙組分或多組分長絲成布法。采用高速度、多噴絲孔、高生產率紡粘法以及雙組分紡粘非織造布新技術,生產滌綸、丙綸及其它多種聚合物紡絲紡粘非織造布。以工業保暖材料、過濾材料、醫療衛生材料、吸油材料、擦拭布、電池隔板以及隔音材料等非織造布材料為產品定位。規模達到年產2萬噸以上。
3、新型涂層貼合合成革生產線。全省增加或引進涂層貼合生產線20至30條生產線,年產能力達到2億米以上。以細旦、超細旦纖維高仿真合成革等為產品定位,重點開發新一代超細纖維合成革,采用聚氨酯等合成超細纖維基布,經涂層貼合后整理形成具有彈性好,強度高,手感柔軟,防水透氣性好等性能合成革。應用在各種軍隊、警察、執法機構和保安服裝、防護服上,同時,廣泛用于運動服、旅行包、帳篷、家紡等產品上。
三、棉紡行業
1、更新改造現有棉紡錠150萬錠。以現有棉紡企業的技術改造為主,其中包括整機淘汰和單機牽伸搖架、自調勻整等的改造,實施普通絡筒機改造為自動絡筒機,增加清梳聯以及并粗自調勻整設備等。增加設備以國產棉紡織設備為主,國產設備大部份已經接近國外先進水平。產品主要以常規棉紡坯布紗線、工業用布紗線為主;
2、新增新型棉紡錠150萬環錠紡。增加或引進國內領先、國際水平的棉紡配套設備,其中精梳緊密紡占50萬錠左右。開發生產高支棉精梳、棉化纖混紡精梳、新型纖維混紡以及高檔針織專用紗、色紡紗、彩棉紗等的高附加值紗線,提供高檔服裝面料、家紡裝飾面料、特殊工業用布等紗線需求。設備采用先進成熟的高速、高效、節能、低耗、機電一體化,對環境影響小的清梳聯合機、高速并條機、高效精梳機、新型粗紗機、高效細紗機(包括集體落紗細紗長車)、環錠緊密紡裝置、自動絡筒機等;
3、更新改造革基布行業10000臺布機。以加大改造織造老企業為主,包括淘汰和改造用于革機布等織物生產的有梭織機5000臺,低性能簡易劍桿織機5000臺。增加高性能中檔次的劍桿織機,大幅提高革基布等棉紡坯布的質量檔次,以滿足市場需求;
4、新增10000臺無梭織機。新增國產或部份引進高性能的劍桿織機和噴氣織機。產品定位以中、高檔服裝面料、家紡面料和產業用布。選用速度快、產量高,工藝性能優良,織物品種適應性大的噴氣織機,如,瑞士必加樂和日本津田駒、豐田噴氣織機;劍桿織機國內已有技術成熟的制造企業,如,上海中紡機、廣東豐凱、蘇州必加樂等;引進瑞士貝寧格、德國卡爾邁耶和日本豐田等公司的整經機,德國祖克、卡爾邁耶,瑞士貝寧格和日本津田駒等公司的漿紗機以及國產鄭州紡機、無錫華力、鹽城紡機等的漿紗機。
四、針織行業
1、更新改造針織緯編機10000臺的針織織造生產線。定位為發展針織服裝、家紡裝飾、產業用紡織品面料。通過技術改造和產品創新,開發市場需求的針織新型坯布。設備選型采用短流程、大容量、高速高效工藝設備。盡可能應用國產的,部分關鍵設備引進國外。我省針織大圓機等設備制造水平已有巨大的進步,是技術改造的首選;
2、更新改造經編機10000臺的產業用紡織品生產線。以發展針織經編服裝用坯布、經編車用內飾布、經編產業用紡織品面料等為產品定位。配置的主要設備有高速經編機、雙針床經編機、多梭櫛經編機以及配套設備等。其中部分關鍵經編機引進國外,國產經編機有常德、武進等地區的以及長樂鑫港、晉江聚旺等的經編機,產品性能和自動化水平有較大進步;
3、更新改造新型針織橫機3000臺等的針織毛衫生產線。全球氣候變暖進一步推動了針織產業的快速發展。針織物生產減少了上漿、整經等前道工序,后道染整工序相對簡單,實現了高效生產,在眾多針織設備中,電腦橫機無疑成為了針織機首選的機械。目前,我省大量的中小型毛衫針織企業仍以使用手搖橫機和半自動橫機為多。隨著人們對毛衫外衣化、時裝化、舒適化、個性化要求的提升,一般普通橫機已不能適應高品質和復雜花型毛衫的生產要求,電腦橫機是一種雙針板舌針緯編織織機,從織造精細、品種多樣、操作方便、成本消耗等滿足毛衫企業發展的需要。
五、印染行業
1、更新改造新型印染生產線10億米。改造和增加機織面料連續軋染生產線50條,年產量5億米;新型間歇式平幅或繩狀染色年產5億米。以新型纖維、功能性舒適性服裝家紡面料、各類產業用布的印染面料為產品定位,增加我省薄弱的色織面料染整線等。產品原料成分主要有:棉、滌棉混紡、滌粘混紡;精梳棉、精梳滌棉或其它混紡;精梳棉或天絲、莫代爾及其他纖維混紡;其它化纖差別化、多種纖維混紡等。產品立足于高起點、高性能、高質量。工藝路線和設備組合以染整產品品種的性能、質量要求為依據。增加液氨整理等先進設備工藝。選擇國內最新技術與設備,關鍵部分引進國外;
2、更新改造針織染整面料10萬噸生產線。以棉、新型纖維針織面料;功能性舒適性針織服裝、針織面料、家紡、產業用印面料等為產品定位。根據針織染整、印花面料品種風格、使用性能、色彩款式、環保要求以及纖維成分、混紡比例等的情況,增加國產或引進國際先進染整工藝與設備。針織染整要從間隙式發展到針織物連續前處理工藝技術,應用新型的連續式圓筒或平幅針織物連續前處理工藝及設備,適當增加液氨整理等先進設備工藝,推廣高檔整理加工工藝,如雙燒毛、雙絲光以及符合生態的免燙整理、納米整理技術,以提高高檔針織時裝、家紡面料產品性能穩定性和時尚需求。
六、服裝行業
優勢品牌新型西服、制服、職業正裝等精品服裝的技術改造,建立現代新型服裝流水線。擴大內銷和出口,規模達到1億件;羽絨服裝、保暖服裝等新型服裝流水線。開發精品羽絨服以及不同檔次的保暖服裝。擴大內銷和出口,規模達到5000萬件;優勢品牌新型男裝、夾克、休閑服裝等精品服裝的技術改造,建立現代新型服裝流水線。擴大內銷和出口,規模達到1億件;優勢品牌女裝、內衣等的精品服裝的技術改造,建立現代新型服裝流水線。擴大內銷和出口,規模達到1億件;針織內外衣、T恤衫、童裝等的服裝的技術改造,建立現代新型服裝流水線。擴大內銷和出口,規模達到5億件;新增針織戶外休閑運動裝、專業運動裝現代新型服裝流水線。規模5000萬件;童裝、學生裝、職業裝等技術改造,建立現代服裝流水線。發展時尚、環保、舒適的新型服裝。擴大內銷和出口,規模達到2億件。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