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動漫企業僅十分之一盈利 突圍艱難
市場推廣是關鍵
除了好的創意和吸引人的故事,在動畫電影中,細致的策劃運營宣傳也不容小視。
在許樹豐看來,《賽爾號1》更多的是市場運營得比較成功,“這體現在它的市場推廣、市場定位、營銷手段等方面,國產動畫電影能夠把市場做好的并不多,”他進一步指出,“一部好的動畫電影需要有一個很好的營銷策劃方案,在創意階段就應該把市場定位搞好,然后按照營銷方案一步一步走下去,除了藝術效果以外,還要考慮到受眾的認知、上市檔期、后期宣傳等很多問題。”
在整個電影從零到上映的過程中,卡通先生的任務是項目前期的策劃運營和開發以及后端的營銷發行,而當中的制作環節則是和其他的公司合作進行外包。
換句話說,卡通先生沒有自己的生產團隊,因此,市場營銷成了他們的重中之重。
“其實市場策劃營銷不僅僅是后期的概念,通常情況下,夢工廠和皮克斯對一個片子前期投入的精力是百分之五十,而國內很多的公司一開始可能只想要做個動畫電影,但沒有更多市場和營銷方面的考慮,于是將大多數精力花在了制作上。”黃燁敏認為,“結果片子出來之后可能是不符合市場需求的,這樣就會有問題。”
顯然,國產動畫電影需要在這方面向好萊塢討教的不止一點。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從最早的編劇開始,卡通先生已經開始下工夫。《賽爾號》系列電影的編劇黃偉健是《喜羊羊與灰太狼》的總編劇,“他是我們現在簽約的國內金牌兒童編劇,我們覺得他那種搞笑風格應該是小朋友們喜歡的。”
同時,藝人資源也被帶入到電影中進行配音來增加賣點。其實,此前動畫片找藝人配音并不稀奇,“這些藝人不一定會直接成為票房,但對電影的宣傳是有絕對性的貢獻的。”
如何將小眾的兒童影視帶到大眾的流行中去,中國動畫電影面臨的考驗因素很多。
衍生產品“短腿”
然而,單從票房成績并不能看出電影是否盈利。事實上,成熟經驗顯示,票房之外的衍生收入同樣是影片收益的重要因素,而這同樣是中國動畫電影目前的短腿。
《賽爾號1》官方票房報告4410萬元,除了數字和膠片電影結合發行的票房,電影還通過新媒體、DVD以及圖書出版等創造了一些價值,“最終的收入是5000多萬”,黃燁敏介紹。
許樹豐解釋道,“一個電影的制作成本也有一千多萬,但是除此之外還有與院線的分賬、宣傳營銷費用等等,這些都要計算在成本之內。”
與此同時,電影的收入有一個產業鏈內部分配機制。而由于卡通先生是出品方,所以利潤可能相對高一些。“除了院線分走的票房,去掉流通環節及其他的宣傳運營費用,我們能拿到手里的大概是票房的三分之一。”
據前瞻網記者了解,《賽爾號1》所有的投資成本大概是1200萬元,而票房的三分之一是將近1500萬元,再加上新媒體、DVD、圖書授權等一些衍生品500多萬元的收入。
在《賽爾號1》的收益中,票房占到四分之三,而來自于電影相關衍生產業的收益僅僅四分之一。
事實上,在收入構成方面,國產動畫電影與進口動畫電影剛好顛倒。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教授介紹,“國外的動畫電影票房大概占到總收入的23%,其余的基本都是靠衍生。比如電影《玩具總動員》,迪斯尼就為它專門建立了一條服裝生產線,也有部分動畫片被改編成舞臺劇等。”
雖然卡通先生也開發了有關電影的圖書,并在圖書中夾帶了一些拼圖玩具,但是靠衍生品所獲得的收入微不足道。黃燁敏也承認,其實衍生品很重要,“但我們目前的情況確實沒有像夢工廠那樣,把電影衍生做得很大,未來確實還有更大的提升空間。”
從這一點看,國產動畫電影還差得很遠。
然而,目前國產動畫電影遇到的一個尷尬是,即使有公司具備實力在電影上映同時甚至是前期就開發衍生產業,結果也很難說。
“因為總要有人愿意接你這個盤子,才能做起來。”黃燁敏說。陳少峰也同樣認為,如果開發出來,結果電影都沒有人愿意看,那就沒有意義了。
另一方面,浮躁心態也在影響著動畫電影行業。“在現階段,國產動畫企業應該先認認真真做好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動畫電影,這是基礎,打造一些深入人心的品牌,在此基礎上再加大對衍生產業的開發。”一位不具名業內人士說。
1、凡本網注明“來源:***(非前瞻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2、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
征稿啟事:
為了更好的發揮前瞻網資訊平臺價值,促進諸位自身發展以及業務拓展,更好地為企業及個人提供服務,前瞻網誠征各類稿件,歡迎有實力機構、研究員、行業分析師、專家來稿。(查看征稿詳細)
網友評論
0評論
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前瞻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