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企們混戰年末、備戰2025:追速度、拉產能、定目標
(圖片來源:攝圖網)
作者|杜小尋 來源|連線出行
2024年已經接近尾聲,但車企沖銷量的步伐還在繼續。
近期,各大汽車品牌紛紛發布了11月的銷量數據。作為距離公布全年銷量最近的一個月,11月的成績單一出,有的已經率先達成年度銷量目標,有的則是繃緊了神經。
比亞迪在今年11月,實現乘用車銷量為50.4萬輛,幾乎是斷崖式領先于其他企業,其同時也提前完成了年度銷量目標。
造車新勢力中,零跑成為首個達成年度銷量目標的品牌;小米提前完成了10萬輛的交付量后,將年度銷量目標提高為12萬輛。其他如理想、蔚來、小鵬、深藍、埃安等品牌,距離年度KPI還有一定差距。
已經到來的12月,無疑成了品牌們最后沖刺的時機。
為搏銷量,品牌們使出渾身解數,吸引2024年的最后一批汽車消費者;同時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入局費錢且有技術難度的“端到端”智駕系統。
今年,爆款新車型產能不足、交付延期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吃一塹長一智”的車企在年底也不敢松懈,擴大產能,盡可能縮短交付周期。
今年,國家補貼政策對汽車品牌銷量的提振效果明顯,品牌自身在促銷方面也不能“手軟”,11月-12月,不少車企發布了降價、補貼、0首付0息等優惠政策。
年末的沖刺,實際上也是因為2025年的壓力賽即將到來。
明年,注定是車企們血戰的一年,從新車發布來看,已經有不少車企計劃明年推出多類型車型,并在性能和性價比上“卷”出新高度。
從目標看,不少企業提前給出了2025年的銷量預測,據36氪報道,蔚來、小鵬、零跑、小米等企業給出的明年銷量目標,與今年相比接近翻倍。
更高的目標指引下,明年汽車賽道的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各個車企都要一邊奔跑,一邊補短板。
一
銷量成績單來了,
誰完成了KPI?誰還要沖刺?
對于車企而言,11月是一年中較為重要的月份之一。
汽車行業的“金九銀十”結束后,留給車企們沖刺年度銷量目標的時間僅剩下兩個月。相比12月的緊迫,各大汽車品牌必須在11月就拿到一個不錯的交付成績,保證12月能更穩妥地實現目標。
據不完全統計,11月,新能源品牌的銷量排序為:比亞迪、理想、埃安、鴻蒙智行、零跑、深藍、小鵬、極氪、蔚來、小米、阿維塔、極狐、嵐圖、智己和極越。
其中,能夠提前宣告“勝利”的車企為比亞迪和零跑,目前,這兩家車企均已完成了此前定下的年度目標。
據比亞迪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份,比亞迪乘用車銷量達到50.4萬輛,同比增長67.2%,環比10月份的50.05萬輛銷量增長了0.7%。
比亞迪2024年11月銷量數據,圖源比亞迪官方微信公眾號
根據此前比亞迪制定的2024年銷量目標,是在2023年銷量302萬輛的基礎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長。以此換算,比亞迪2024年全年的銷量目標為362.4萬輛以上。
而截至目前,比亞迪的累計銷量已達到了374.09萬輛,提前完成了目標。
零跑方面,品牌11月單月的交付量首次突破4萬輛,為4.02萬輛,同比增長了117%。
今年,零跑的銷量目標為25萬輛,而前11個月,零跑已經累計交付了25.12萬輛新車,成為首家完成今年銷量目標的新勢力。
除了提前完成目標的玩家,還有一些品牌距離年度目標并不遙遠。
其中,小米汽車曾在11月調高過兩次年度銷量目標。
11月13日,小米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宣布,小米SU7第10萬臺正式下線,提前達成了10萬臺的銷量目標,并調整目標年底交付量為12萬。
在11月18日小米集團的三季報媒體電話會議上,小米集團合伙人、總裁盧偉冰表示,2024全年小米汽車將全力沖刺13萬輛交付新目標。
今年11月,小米的交付量持續突破2萬臺,雖然,小米官方沒有給出具體的數據,但從柱狀圖來看,小米汽車11月銷量仍呈同比增長趨勢。
如果小米汽車延續11月的銷量與增長態勢,就可以實現13萬輛的新目標。
理想汽車也有望達成銷量目標。
2024年11月,理想汽車交付新車4.87萬輛,同比增長18.8%。截至2024年11月30日,理想汽車2024年累計共交付44.20萬輛。
據了解,理想汽車2024年的銷量目標為50萬輛,考慮到年末的促銷政策,理想汽車今年應該能順利完成目標。
理想汽車2024年11月交付數據,圖源理想汽車官方微信公眾號
再來看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它們要完成年度目標并不容易。
小鵬汽車2024年銷量目標為28萬,截至11月底,累計交付新車共15.34萬臺,距離目標還差近13萬臺。
近幾個月來,小鵬汽車依靠小鵬MONA M03,連續實現超過萬臺的月銷量,并在11月交付新車3.09萬臺,實現同比增長54%,環比增長29%,但想在一個月內達成13萬臺的銷量,困難仍然較大。
蔚來汽車方面,公司設定的目標為23萬輛,2024年1-11月,蔚來公司共交付新車19.08萬臺,同比增長34.36%,距離目標還差不到4萬臺。
雖然蔚來在2024年11月交付新車2.06萬臺,同比實現了28.92%的增長,并已經連續7個月交付超2萬臺,但如果想達成年度目標,蔚來的12月銷量就必須實現將近一倍的環比增長。
除此之外,還有廣汽埃安、長安汽車旗下的深藍和阿維塔等品牌想在最后一個月完成沖刺,也有一定的難度。
今年,廣汽埃安宣稱,2024年的銷量目標為70萬輛,可是目前,廣汽埃安1-11月累計銷量為36.61萬輛,尚未完成目標的一半。
深藍和阿維塔的2024年目標銷量分別為28萬臺和9萬臺。目前,前者1-11月的銷量累計達到了20.73萬輛,距離目標還差不到8萬輛;后者累計達到了6.25萬輛,距離目標相差不到3萬輛。
兩個品牌的11月銷量分別為3.6萬輛和1.16萬輛,環比增速分別超過了29%和15%,但想達成年度目標,還需在12月實現更高的增長。
12月的序幕已經開啟,新能源汽車品牌進入了最后的沖刺期。
二
追速度、拉產能,各家都“拼盡全力”
不管年度目標的進度條“拉到”了百分之幾,新能源車企們都必須“拼盡全力”。
其中,有不少車企趕在12月推出新車型,意圖在年末再博得一波存在感。
據不完全統計,12月準備發布新車型的品牌有阿維塔、銀河星艦、奇瑞、紅旗、蔚來、領克、一汽大眾探岳6家品牌。
其中,阿維塔已經在12月2日上線了2025款阿維塔11,該款新車的定位是未來智能豪華SUV,共有三款配置,全國建議零售價在27.99萬元-42.99萬元之間。
與老款車相比,新款阿維塔11新增了增程版,還優化了純電版的動力系統,比如采用華為最新一代的DriveONE碳化硅電驅,單電機版總功率達到了237kW;雙電機版總功率達到了402kW等等。
此外,還有銀河星艦、奇瑞、紅旗和蔚來確定了新車的大致發布時間。
吉利銀河將在12月6日推出銀河星艦7 EM-i;奇瑞和紅旗的新車奇瑞iCAR V23和紅旗天工08均將在12月中旬推出;蔚來將在12月21日推出蔚來ET9。
為了推高銷量,明年更是車企們發布新車的關鍵時期。
比如蔚來旗下的樂道將在2025年推出兩款SUV,一款是6/7座SUV,一款是大5座SUV。
此前,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曾透露,理想品牌預期在2025年上半年發布全新的純電SUV車型,以服務更多的家庭用戶;同時,理想汽車總裁兼總工程師馬東輝也曾表示:“理想汽車2025年會推出多款800V高壓純電車型。”
鴻蒙智行方面,據36氪報道,華為鴻蒙智行有望在2025年銷售超過10款車,包括:問界M5、M7、M8、M9;享界S9增加增程動力版本,車型分加長版、旅行版;智界S7、R7;尊界S800和尊界旗下第二款車型。
除了加快新品發布的速度,升級智駕系統,也是車企在年底提升銷量增長速度的一大利器。
其中,理想汽車不僅對智駕部門進行了人事調整,還發布了最新研發成果。
根據36氪報道,今年11月,理想汽車“端到端”智能駕駛量產負責人正式浮出水面:夏中譜,職級為21級,直接匯報給智駕負責人郎咸朋。此前,理想的智駕算法研發部門,整體由賈鵬負責,匯報給郎咸朋。
此前的11月28日,理想還曾向智駕Max版用戶全量推送了端到端+VLM雙系統架構最新成果——車位到車位。
據了解,理想是行業內首個全量推送這一功能的車企。
瞄準智駕系統的車企越來越多,理想只是其中一個。
去年末,華為與賽力斯合作的問界新M7發布,亮點之一就是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技術,上市即引發熱潮,被稱為“國民SUV”。
時至今日,問界M7系列仍然是鴻蒙智行的銷量冠軍,根據鴻蒙智行發布的11月交付數據顯示,問界新M7系列11月交付12573輛,上市13個月累計交付新車23萬輛。全景智慧旗艦SUV問界M9發布11個月累計大定突破18萬輛,連續蟬聯中國市場50萬以上月度銷冠。
今年8月,華為在享界S9上首發搭載了基于端到端技術的ADS 3.0系統,在地庫車位就能直接啟用,可自主進出閘機、通行環島、路邊啟停等。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車企加入智能駕駛的布局中來。
據36氪援引工信部的信息,截至2024年6月,國內算力規模達246 EFLOPS(基于FP32計算)。如果換算成FP16,即492EFLOPS。其中,華為、蔚小理4家企業云端算力總和,就占全國算力規模約3.5%。
此外,還有一些汽車品牌通過與供應商建立合作的方式,推出智駕解決方案。
比如今年11月,智己汽車、NVIDIA 英偉達與Momenta三方合作,推出行業首批DRIVE AGX Thor芯片量產智駕解決方案。據悉,該方案將于2025年率先搭載于智己汽車量產車型。
還有今年第一季度,元戎啟行就依靠端到端輔助駕駛方案成為長城供應商,而今年11月,據晚點LatePost報道,元戎啟行完成了1億美元C輪融資,由國內頭部車企長城汽車集團獨家投資。
除了新品的推出、智駕能力的提升,品牌還必須有足夠的生產能力,才能應對爆品訂單的突然激增。
此前,小鵬MONA M03爆單后便遭遇交付延期的困境,有消費者表示,自己的訂單在9月底鎖單,原定12月底的交付日期被延至2025年1月。
小鵬也在拉滿產能解決問題,從今年11月的交付情況來看,小鵬取得了不錯的增長,11月單月交付首次突破3萬輛至3.09萬輛,同比增長54%。
對于小鵬MONA M03的延期交付問題,公司CEO何小鵬表示,工廠11月、12月會提高30%至40%的產能。
實際上,近期推出過較為爆款車型的品牌,都在推動產能爬坡。
比如在蔚來的樂道L60上市時,蔚來汽車創始人李斌就曾針對產能問題回應稱,預計10月份生產5000臺,12月份產能達到1萬臺,明年1月達到1.6萬臺,明年3月份產能達到2萬臺。
今年6月,蔚來還宣布建立第三工廠。據彼時界面新聞的報道,蔚來第三工廠已開工建設,單班產能10萬輛,將用于后續蔚來品牌和樂道品牌產品的生產。
再如36氪報道,今年11-12月,小米SU7月產量有望達到2.4萬輛。如果按照小米汽車一期工廠的建設規劃的額定年產能15萬輛計算,沖刺2.4萬輛的月產量成績,其產線利用率已接近200%。
對于最后的沖刺,各大車企已經在供給和研發方面做好了充足準備。
三
促銷大戰開啟,
車企們明年的目標也定了
銷售方面的大戰也一觸即發。
促銷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推出補貼活動,給部分車型降價。
比如吉利針對旗下多款車型推出好車狂歡價活動,從11月1日-11月30日購買星瑞東方曜、星越L東方曜、第4代帝豪、帝豪L HiP等車型可享吉利最新優惠政策,最高以舊換新補貼可以達到4.7萬元。
再如12月2日,問界推出周年慶購車權益,旗下所有車型均有不同程度的優惠,如2024年12月2日-2025年1月2日期間,購問界新M5可享至高45000元購車權益;購問界新M7可享至高42800元購車權益;購問界M9可享至高55000元購車權益。
還有車企采用0首付0息的方式降低消費者的購買門檻。
比如極氪在11月1日發布,月底前極氪全系車型可享0首付0利息、政府置換補貼、限時購車權益、最快當天提車等購車權益,綜合下來最高可省11萬元;
理想汽車宣布年底限時0息政策:2024年11月29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間,購買理想L系列和理想MEGA的用戶,可享受最低首付金額3年0息金融方案。
也有車企在國家補貼政策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了補貼力度。例如阿維塔在12月3日發布了一系列補貼兜底保障政策。
但對于當前的汽車行業而言,業績壓力與銷量壓力并存,促銷的狂歡背后,多家新能源汽車品牌仍未止虧。
根據2024年第三季度各家企業披露的業績情況來看,5家造車新勢力中,只有理想實現了盈利,為28.2億元。
其他幾家企業中,虧損最少的是零跑,為6.9億元,虧損最高的是蔚來,為50.1億元,小鵬和小米、零跑分別虧損18.1億元、15億元。
除此之外,還有極氪在今年第三季度實現營收183.58億元,環比下滑8.4%,凈虧損為11.391億元。
另據今年半年報,深藍汽車實現營收139.81億元,凈利潤-7.39億元;阿維塔實現營收61.52億元,凈利潤-13.95億元。
而2025年,是很多車企有望實現盈利的關鍵年份。
比如零跑汽車原本預計在2025年下半年實現盈利,零跑董事長朱江明曾在此前表示,這一時間將提前;在小鵬汽車2024年三季報的業績電話會上,何小鵬表示,公司預計在2025年四季度實現盈利。
小米汽車雖然沒有公布具體的盈利年份,但是從當前公布的財報信息來看,三季度小米已經從二季度單車虧損超6萬元,收窄到虧損3.7萬元。
對于多品牌布局的車企而言,2025年也是各大子品牌不斷推出新品,提升銷量的“兵家必爭”之年。
比如蔚來將在2025年加速換電站布局計劃;旗下第三個品牌“螢火蟲”也將于2025年上半年開始交付,目標為月銷5000輛左右。
李斌還表示,蔚來將在2025年實現銷量翻倍、2026年實現盈利。
在謀求銷量增長的一眾車企中,極越汽車在2025年的表現也值得關注。
從今年下半年的數據來看,極越的銷量逐漸回暖。今年7月,其訂單突破3000輛,交付量達1019輛;在隨后的8月、9月、10月均實現了交付量的環比增長,目前月銷量已經穩定在3000臺左右。
極越汽車主打的是智能化,據介紹,其在行業內率先實現“純視覺+端到端”智駕,據10月份數據顯示,目前有94.7%的車主使用了極越ASD功能,超40%的用戶選擇一次性買斷ASD高階智能駕駛方案。
毫無疑問的是,極越必須在2025年找到月銷量破萬輛的契機,跟上其他品牌的步伐。
在年末之際,車企們也紛紛定下了2025年的銷量目標,據36氪報道,蔚來今年交付量預估為23萬輛,而2025年的銷量目標是翻倍,其中,樂道品牌的銷量預測為24萬輛左右。
小鵬明年初步預測銷量為35萬輛,較今年增長預期接近翻倍;零跑的目標則是50萬輛,如果實現,將連續兩年實現100%的同比增長。
理想的銷量預測則為70萬輛左右,如果實現,同比增長將在40%左右。小米則給出了36萬輛的銷量預測,相較于今年13萬輛的交付目標,小米對明年的態勢較為樂觀。
總體來看,各家對2025年如何“打仗”已經有了方案,不過,鑒于明年車圈的內卷態勢,要跑贏這場馬拉松也并不容易,每位“參賽選手”都要根據自身的“體能”,調整節奏,保持最佳的狀態。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連線出行,作者:杜小尋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