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降級的風,咱們不追了
作者|小遙 來源|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
01
熱情回歸
2020年10月,一個叫做“不要買|消費主義逆行者”的小組在豆瓣上創(chuàng)立,目前已有372088個“逆行者”。
這個小組組建的目的和宗旨是不被消費主義裹挾,讓成員不再因焦慮而不斷購買,組員之間互相幫助省錢省心。小組的建立,伴隨著消費降級在近幾年尤為火熱,“平替”和“性價比”隨之走紅。這本是一場改變消費習慣以積累財富的風潮。
按照組名與建組宗旨,組員們本該是勸人“不要買”。但2023年末,組內(nèi)詢問要不要買某樣物品的帖子多了起來,許多帖子下的評論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買吧”。
表面上,臨近年關(guān),消費降級的風被暫時忘卻,實際上,大家驚奇地發(fā)現(xiàn),消費降級之后,錢沒省下來一點,生活質(zhì)量倒是下降了許多。
25歲的麥朵生活在北京。2021年,她有半年沒有工作,消費降級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
降級是有節(jié)奏地發(fā)生的,麥當勞的甜筒是信號之一。她逐漸從想吃就原價買麥當勞甜筒轉(zhuǎn)變?yōu)槭掷镉袃?yōu)惠券時才會買一個。
圖:《生活大爆炸》劇照
到了2022年,消費降級這股風越吹越猛烈,已然成為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時,她的消費降級也達到了頂點。這時的她已經(jīng)不吃麥當勞的甜筒了,而是改成了蜜雪冰城的甜筒,再后來,她直接選擇不吃甜筒了。
當然,不只是吃,這是一場在衣食住行上全方位的降級。
比如把運動品牌換成安踏和優(yōu)衣庫,在打車時從多種車型同時叫車轉(zhuǎn)為只叫拼車,且一定是要等到拼上人了,才開始行程。
麻煩多了,但有時候也有歡樂。
比如她和朋友出門總是選擇打車,因為彼此住得不遠,朋友總是在打車時順路送她回家,久而久之成為了一種習慣。但某一次約飯結(jié)束,兩人都默契地沒有提這件事,而是各自打開了打車軟件。“我的快了”“我的也快了”,“我的到了”“我的也到了”,“咱倆不會是打到了同一輛車吧?”直到看到車牌,她才發(fā)現(xiàn)自己剛剛的猜想是對的。
圖:《馬男波杰克》劇照
二人相視一笑,算是再一次生活同頻了。
但她并沒有因此省下許多錢,據(jù)她的估計,即使這樣,每個月最多也只能省下一千元。
而錢,也總是會以其他方式再次流走。
這幾年,她把一部分積蓄拿來投資了股票和理財產(chǎn)品,結(jié)果就是,這些錢以超過自己消費的速度迅速流失了——有時候甚至能夠達到一下就損失幾萬的程度。
當她為了消費降級選擇在某平臺的社區(qū)業(yè)務(wù)買菜時,又因為覺得自己過得辛苦而去山姆買牛肉,因為山姆的牛肉是家庭裝,一個人需要吃很久,她覺得花生鮮的價格吃冷凍的品質(zhì)實在不劃算,于是將牛肉又從山姆降級到了盒馬。奇妙的是,在牛肉上降級的同時,她也不再在線上買菜了。
她之前沒有喝奶茶的習慣,因為覺得奈雪的茶、喜茶太貴了,而當蜜雪冰城因消費降級而被推在聚光燈下時,她連續(xù)點了一年的蜜雪冰城。
由于疫情的限制和消費降級的要求,她三年間只出去旅游過一次。而以往總是坐高鐵的她,這次選擇了坐飛機。既然次數(shù)少了,消費高一些也在能承受的范圍之內(nèi)。
最重要的是,她的生活質(zhì)量卻因此下降了一大截。不得不承認的是,并不是每一個低價產(chǎn)品都物美價廉。當她將咖啡從二三十塊一杯的COSTA降級為九塊九的瑞幸時,才發(fā)現(xiàn),后者的萃取度遠遠不夠支撐她打工的強度。
除此之外,她也有買過國產(chǎn)運動品牌的運動鞋,穿著它參加戶外運動,真正到了山上卻不敢邁步。經(jīng)常參與戶外運動的朋友說,“你要信任你的裝備”。這大概與她此前買的另一雙國產(chǎn)運動鞋連續(xù)兩次出現(xiàn)質(zhì)量問題有關(guān),哪怕這雙鞋并不十分便宜。
也是在意識到這一點之后,她的消費降級在2023年逐漸冷靜了下來。
02
省錢雖好,不能貪杯
麥朵真正意識到自己在消費降級,是在打開手機,發(fā)現(xiàn)屏幕上已經(jīng)沒有了常用的生鮮APP,而是多了拼多多和1688的那一刻。
她決定要把那個軟件下載回來,這是個開始——她不想再在消費上約束自己了。
一方面,她覺得,“與其在股市消費,不如在現(xiàn)實消費。至少,現(xiàn)實的消費不僅能有東西到手,還能讓人感到愉悅”;另一方面,這樣抑制欲望的生活,她過不下去了:“人是不能一輩子都這么活下去的,就像你可以高三沖刺一年,卻不能一直在沖刺”。
她依然保留了一些消費降級時的習慣,比如不再將衣服送去干洗,買幾十塊錢一件的衣服。
圖:《實習醫(yī)生格蕾》劇照
只是她依然想要保有對生活的儀式感。
省錢雖好,不能貪杯。
省錢的結(jié)果固然會帶來喜悅,但在執(zhí)行的過程中一旦沒能把握好省錢與及時行樂之間的平衡點,便很容易導致痛苦。
在豆瓣一眾省錢相關(guān)的小組,如“喪心病狂攢錢小組”“摳門女性聯(lián)合會小組”里,表達自己省錢感受的內(nèi)容,零散地分布在對省錢的方法探討與經(jīng)驗分享的帖子中間,描述自己省錢后所面臨的社交上的窘境,和壓抑欲望帶來的委屈情緒。
2023年11月,一位momo在“喪心病狂攢錢小組”發(fā)了一條標題為“省錢久了有點委屈,大家也這樣嗎 ”的帖子,她講述了自己的生活現(xiàn)狀:
租的房子里只有床和桌子,外加兩把硌屁股的塑料折疊椅,家具都是二手的,拖鞋也是最低價買來的,仿佛這不是家,而是一個招待所;
偶爾想吃頓好的,又被價格勸退,一頓便宜的外賣也要分成兩次吃;
因為覺得美甲太貴,只能自己買最便宜的透明指甲油偶爾假裝精致一下
......
這條帖子隨后被設(shè)置為組內(nèi)精華帖,截至目前收到了243條回復,有人表示理解,也有人勸她不要忽略生活品質(zhì)、虧待自己,要在省錢和生活之間找到平衡點。
這些內(nèi)容展現(xiàn)出的是,省錢帶給人的并不完全是快樂。有些人會在因為要省錢而放棄購買某件物品,或轉(zhuǎn)身選擇沒那么心儀的物品時,產(chǎn)生一種“難道我就不配嗎”或覺得自己很辛苦的想法,甚至喪失了對生活的熱情。
另一方面,消費與人們對未來的看法息息相關(guān)。
悠悠是典型代表,她的消費降級來得晚了一些。
2022年底,她在休完假后主動離職了,這個時點是她特意選擇的,休完假就到了春節(jié),這意味著她可以連續(xù)休息很久。雖然自己儲蓄不多,但對于是否要消費降級這件事,她猶豫不決,因為她對未來十分樂觀,相信自己不會失業(yè)太久。
直到第二年,寄托了最多招聘希望的“金九銀十”過去,自己依然沒有找到工作,她才緊急開始了嚴苛的消費降級:不再為精神上的消遣付費,不看電影和話劇,唯一的娛樂是逛公園。
她還給自己立下一個規(guī)矩:一個月只能外出吃三頓飯,并嚴格遵守,哪怕是一碗20塊錢的重慶小面,也會被計入這一額度中。所以即使好友與她一起出門,最后也是餓著肚子回家的,因為不想占用她在外吃飯的額度。
而作為從意大利留學回來的藝術(shù)生,她也終于“質(zhì)疑、理解、成為”,穿上了莆田系假鞋,戴上了來自水貝的珠寶。
失業(yè)的這一年里,她從當初的樂觀自信逐漸變得絕望。2023年年末,她沒有再為自己制定下一年的儲蓄目標,也不再期待自己能夠在新的一年找到工作——離職時收拾出來,以為很快就可以帶到下一家公司的鍵盤和鼠標,已經(jīng)被她送給了朋友。
盡管如此,她還是決定放棄消費降級——她依然會在不出門的時候選擇自己做飯,只是不再限制自己出門吃飯的次數(shù)。她是這樣想的:“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所以現(xiàn)在要好好活”。
與其去追逐一個虛無縹緲的未來,不如好好把握現(xiàn)在。
03
我們該如何看待消費
每個人的生活狀況都在不斷變化,消費觀念也是流動的。
選擇消費降級與拋棄消費降級,都是順應(yīng)當下生活與觀念的結(jié)果。
消費降級之前的浪潮是消費升級。
麥朵的消費升級是在2020年,那一年她來到了杭州,收入增加的同時,消費也追了上去。她很難說這到底是自己主動選擇的結(jié)果還是被動到達的處境。
悠悠也是如此,從意大利留學回國后,她便進入快消行業(yè)做起了公關(guān)。那段時間,三十多塊錢一碗的和府撈面火了起來,她的辦公樓附近充滿了這個價位的餐廳,她只好每天在這些餐廳中選擇——那時,“平替”還沒有像現(xiàn)在一樣成為被大眾所熟知的事物,她自然也沒有找平替的想法。于是消費水平就這樣提高了。
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都體驗了一遍后,她們說:“沒有什么后悔不后悔可言,不過是在嘗試中不斷探索,最終找到適合自己的品牌與生活方式”。
圖:《火線》劇照
而如今放棄消費降級,也不代表她們要回到消費升級當中。麥朵說,自己平常還是會過普通的生活,只不過偶爾會滿足自己的虛榮心。
她們不會覺得貴的品牌就一定質(zhì)量好、值得買,也不會放棄所有節(jié)儉的習慣。“適合”成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比如買衣服時,她會在線下試試,確定合適再消費,然后在線上復購。
三浦展在《第四消費時代》中以日本社會為研究樣本,提出消費社會有四個階段:僅由中產(chǎn)及以上階級享受消費的第一消費社會,以家庭需求為核心、消費行為雷同的第二消費社會,和以個人為消費單位、追求個性化的第三消費社會,以及更加追求實用和簡約的第四消費社會。
日本2005年開始進入第四消費社會,這一階段的特征是,人們不再盲目追求品牌,尤其是奢侈品,而是更加注重實用,在一些不著急、不必要的物品上,不介意與人合用。
中國消費者的觀念也在經(jīng)歷著類似的轉(zhuǎn)變。
隨著近些年對消費主義的討論,人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的一部分購物需求是被人為制造出來的。于是,在網(wǎng)絡(luò)上,網(wǎng)友們自發(fā)組建了許多抵抗消費主義的小組,比如豆瓣上的“不要買|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互相幫助識破消費主義陷阱、降低購買欲。
但抵制消費主義,但也不意味著從此就不消費,畢竟這并不現(xiàn)實。更何況,欲望可以暫時被抑制,卻不會因此消失。
因此,雖然組內(nèi)大多數(shù)詢問是否要買某件物品的帖子都收到了“不要買”的回復,但在一些帖子下,也會出現(xiàn)統(tǒng)一勸樓主“買吧”的現(xiàn)象,因為要消費的對象值得。
圖:《億萬》劇照
比如旅游。每當有尚未畢業(yè)或即將畢業(yè)的大學生在組內(nèi)詢問是否應(yīng)該花去自己部分或全部的積蓄旅游時,得到的肯定回答中通常會有“上了班以后就沒有時間了”和“后悔沒有在學生時期多出去走走”等理由。
對于這樣的情形,2023年7月,有組員發(fā)帖“為什么沒有勸‘不要去旅游’的帖子?”
在點贊最高的幾條回復中可以看出,旅游的意義除了常見的“增長見識”“拓寬視野”“體驗風俗民情”,還有最簡單的“逃離當前的生活,讓人透口氣”和制造美好的回憶。
2023年5月發(fā)布,艾瑞咨詢發(fā)布的《2023年中國消費者洞察白皮書》顯示,65.2%的消費者認同消費的意義之一在于最大化提升生活品質(zhì),55.7%的消費者認同要主動學習產(chǎn)品知識,有自己的判斷,按需購買,46.3%的消費者認同不因貪圖便宜而大量囤積/浪費。
科學理性的消費方式帶來的好處是,71.9%的人得以保持健康的經(jīng)濟狀況,63.6%的人提高了生活品質(zhì)。
在“不要買|消費主義逆行者”小組中有時也會出現(xiàn)不一樣的聲音。
2023年2月,組內(nèi)有人發(fā)帖,詢問自己想要購買一雙耐克空軍一號的鞋子,是否屬于消費主義作祟,因為一些國產(chǎn)品牌的小白鞋與其外觀一致,價格也只有它的八分之一,自己卻依然不想購買。
“不買總是會在心里記掛著”“人生在世總會有些想買的東西”。下邊的留言,為這份心理做了解釋。
編者按:本文轉(zhuǎn)載自微信公眾號:首席人物觀(ID:sxrenwuguan),作者:小遙
前瞻經(jīng)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yè)市場分析、未來發(fā)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guān)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