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速度
圖源:攝圖網
作者|陳雪 張佳 來源|未來城市研究院(ID:gh_e20e6bd98091)
五一長假前,一位特殊“訪客”抵達北京。
4月25日,宜賓市委書記方存好親自率隊,在短短兩天時間內,密集拜訪了華電、大唐、國電投、國電、華能、核工業等多家國家隊能源巨頭,以及多家新能源領域企業、行業協會和科研院所。
早在4月初,宜賓市已派出五支專班隊伍,同時奔赴長三角、粵港澳、京津冀和湖南、江蘇等地,以多種形式拜訪對接動力電池相關企業。
這些動作背后,宜賓以今年6月召開的“2023世界動力電池大會”為契機,加速招商引資,競逐“千億級動力電池之都”的雄心,已經彰明顯著。
01
“宜賓速度”
GDP增長奇跡
最近幾年,宜賓的GDP發展速度,吸引越來越多人關注。
2016年,宜賓的GDP還是1653億人民幣,而到2022年,這一數字已經達到3428億。
短短6年,宜賓GDP實現翻番。
宜賓一路“超車”。
2019年,宜賓首次打破近20年未變的排位,GDP規模從全省第4位升至第3位,僅次于成都和綿陽。
目前,它還在向第2位不斷逼近。
2020年,宜賓GDP增速在四川省內奪冠,并躋身全國GDP百強榜。
2021年,宜賓GDP總量突破3000億人民幣,成為四川第三個成功進入“三千億俱樂部”的城市。
這一組外界驚嘆的增長數據背后,一路狂飆的“宜賓速度”,動力到底來自何處?
02
產業蝶變
從“一黑一白”,到“一藍一綠”
從詩酒飄香的“中國酒都”,到科技前沿的“動力電池之都”,這是宜賓GDP加速增長背后,最關鍵的產業躍遷。
多年來,宜賓的整體經濟發展,曾一直高度依賴于“一黑一白”兩大產業。
“一白”是以五糧液為龍頭的白酒產業,“一黑”是以煤炭及煤化工為主的化工產業,這兩大產業如同雙翼,曾經占據了宜賓經濟的半壁江山。
五糧液產業園
圖片來源:宜賓市人民政府
但隨著時代發展,除開白酒,這一格局已經不足以支撐宜賓更進一步發展,未來必須謀求轉型。
問題在于,求索應向何處?
2016年4月,國務院批復同意《關于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正式明確了成渝地區各大城市的戰略定位。
按照規劃,成渝地區城市群將打造頗具全國影響力的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宜賓在規劃中的定位,則是“川南區域中心城市”。
要支撐這一定位,宜賓需要向科技創新,向改革開放尋找更多發展引擎。
2018年,宜賓被賦予“長江上游區域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
2021年,宜賓進一步提出要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2022年,四川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報告明確指出,支持宜賓、瀘州組團建設“川南省域經濟副中心”。
縱觀以上發展規劃變化,一個最直觀感受是:
宜賓一是邁上了更大舞臺,將自身的發展視野融入了整個成渝雙城經濟圈、長江經濟帶的國家區域發展戰略;二是不再滿足于“傳統工業城市”與“資源城市”定位,將發展目光著眼于區位優勢,聚焦于“現代化”。
這讓我們能更好地理解,宜賓近幾年來的產業蝶變路徑。
2016年10月,宜賓市第五次黨代會作出“產業發展雙輪驅動”戰略決策:
一方面,持續鞏固提升以“一黑一白”為代表的傳統優勢產業;
另一方面,著力培育壯大以“一藍一綠”為代表的新興產業。
“一藍”,是智能終端為主的數字經濟新藍海。
數字產業園
圖片來源:宜賓市人民政府
“一綠”,是以動力電池為主的綠色新能源。
四川時代動力電池一期項目
圖片來源:寧德時代企業官網
2023年,宜賓市政府工作報告進一步提出,未來將打造世界級優質白酒產業集群、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國家級晶硅光伏產業集群、全國同類城市領先的數字經濟產業集群。
03
六年躍遷
“動力電池之都”大勢已成
從2016年開始,沿著“一藍一綠”兩大方向,宜賓開始一路狂奔。
這一年,宜賓組織編制完成了軌道交通、智能終端、新能源汽車、通用航空和新材料等產業發展規劃,并正式提出打造宜賓大學城和宜賓科技創新城,為日后宜賓的突飛猛進,夯實了政策底。
2017年,在智能終端領域,宜賓搶抓沿海電子信息產業轉移機遇,引進了以朵唯、蘇格、康佳等為代表的粵港澳大灣區企業,智能終端產業發展由此發軔。
新能源方面,鋰寶新材料、光原鋰電項目的引進,讓宜賓實現了動力電池產業的從無到有;四川省首家同時具備轎車、SUV、MPV車型,兼具燃油和新能源雙資質全品類的乘用車生產企業——凱翼汽車也入駐宜賓,也為宜賓的全產業鏈布局注入了強勁動力。
圖片來源:凱翼汽車官網
2019年,全球動力電池領軍企業寧德時代落地宜賓,斥資100億人民幣,在宜賓建設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四川時代動力電池生產基地
圖片來源:宜賓三江新區官網
此后,這一項目規模持續升級,至2021年,已升級為10期,總投資約400億人民幣。計劃建成后,將成為全球最大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占地3500畝,每年實現產值1000億元,形成年產能1000GWh動力電池生產線及相關配套。
在這個“超級項目”帶動下,超過80家動力電池產業知名企業先后落戶宜賓,產業集群快速形成,宜賓也全面進入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2022年,宜賓僅動力電池產業簽約項目45個,新開工項目43個,累計投產項目27個,預計年產值1604億元;全年產銷動力電池72GWh,占全國15.47%。
這一年,宜賓舉辦動力電池領域的全球首個世界級行業盛會“世界動力電池大會”,吸引了全球超過200家知名企業參展,展出前沿技術和應用成果100余項,簽約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配套項目48個,簽約總金額962億元。
目前,宜賓已先后引進動力電池產業項目90個、總投資2102億元,全部投產后可實現年產值超5000億元。
產業布局上,宜賓形成了以三江新區為核心,以相鄰工業園區為支撐的“1+N”動力電池產業生態,實現了基礎鋰鹽、正負極材料、結構件、銅(鋁)箔、隔膜、電解液等6大電池組件以及導電漿料、生產裝備、回收利用等產業鏈的全覆蓋,初步建成了全球一流動力電池產業集群。
并且,宜賓的各大產業集群之間,也在不斷打破壁壘,形成合力。
比如五糧液,在早年入股凱翼汽車的基礎上,已經于今年4月18日,正式成立四川五糧液新能源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大刀闊斧地進軍新能源產業。
經過6年耕耘,宜賓“動力電池之都”大勢已成。
04
動力密碼
他們為什么選擇宜賓?
很多人都疑惑一個問題:
近幾年來,新能源產業如火如荼,各地政府都對這一朝陽產業極為關注,為什么只有宜賓在短短幾年內,就實現了如此驚人的跨越?
其一,新能源是一盤大棋,而宜賓將自身的發展,與更高層的戰略布局達成了共識。
比如,發展動力電池產業,正是四川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制造強省試點“地標產業”之一。
鋰,是動力電池生產的關鍵原料,誰掌握了最上游的鋰礦資源,誰就牢牢握住了新能源汽車大潮的門票。而四川省鋰輝石資源儲量豐富,占全國總量的57%,居全國之首,這為四川和宜賓發展動力電池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資源支撐。
2022年世界動力電池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也曾斷言:“中國電池的產業趨勢一定是向西部轉移,尤其是向四川轉移,是一個必然的趨勢。”
2022年3月,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電動四川”行動計劃(2022—2025年)》,提出到2025年,要加快打造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制造基地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動力電池產業基地。
動力電池精密結構件項目
圖片來源:三江翠屏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省級布局,市級落子,宜賓的發展,已經成為四川新產業戰略卡位的著力點。
其二,宜賓擁有自身獨特的基礎競爭優勢。
比如,在四川21個市州中,宜賓并不是鋰礦儲量最高的,但卻是發展區位最合適的。
四川省的鋰礦資源,主要集中在金川-馬爾康成礦區和康定-道孚成礦區,但這些地區多處于高原及山地區域,無論是礦源的勘探、開采、加工,還是后期的產業布局,都相對困難、復雜。
同時,當前正負極材料的能耗大、成本高、二氧化碳排放較為嚴重,是動力電池行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它的解決關鍵,除了材料回收之外,在于使用綠電。
而宜賓地處金沙江與岷江交匯,水資源豐富,能夠滿足動力電池生產過程的減碳要求。“在宜賓打造全球低碳化動力電池生產基地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吳鋒說。
比如,寧德時代宜賓工廠80%以上能源來自于可再生能源水電,每年可減少40萬噸碳排放。
同時,作為“萬里長江第一城”,宜賓也能以低成本的暢通水運優勢,將業務觸角直達長三角地區,并且結合海運和中歐國際班列,延伸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服務更多國際客戶。
正常情況下,從宜賓港出發,12天就可以抵達上海,且貨運成本僅為陸路的1/6。
四川省首個5G智慧港口宜賓港集裝箱碼頭
圖片來源:宜賓市人民政府
此外,宜賓作為川南地區中樞,聯通四川、云南、貴州三省,輻射重慶、成都、貴陽、昆明等西南重鎮,新能源汽車市場空間巨大。
其三,在人才方面,宜賓也通過“先手棋”,提前補足了短板。
與大多數三、四線城市一樣,教育與人才曾經也是限制宜賓產業發展的桎梏。
但自2016年開始的大學城和科創城建設,讓宜賓的人才儲備,從落后水平一躍成為佼佼者。
短短數年間,宜賓市已經成為全國首批、西南地區唯一的國家產教融合試點城市,以及全省唯一的“學教研產城”一體化試驗區,引進工作站7個、產研院13家,建成省級及以上研發(孵化)平臺137家,科技創新能力排名全省第三。
并已與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20所高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落地辦學高校達12所,留學生突破700人,位居全省第二。
其中,2020年落戶于宜賓三江新區的新能源領域院士工作站,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唯一的工作站,目前,該工作站還進一步成立了四川新能源汽車創新中心,組建工程開發、應用技術、生產試制等團隊,推動科研成果的產品轉化。
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團隊,興起一個學科,帶動一個產業,形成一個集群,如今已成為宜賓發展常態。
其四,在招商引資方面,宜賓也做到了極致。
一方面,宜賓招商“勤”。
通過“精準招商工具箱、項目對接作戰圖”,賦能區縣招引模塊化、專業化;帶動區縣“網格式、地毯式、復盤式”拜訪目標企業;通過每周跟進各縣(區)招商項目進展,全市通報招商戰果,賽項目、比簽約、秀成果,形成你追我趕、動力澎湃的招商氛圍。
另一方面,宜賓招商“專”。
曾經有行業VC負責人告訴媒體,宜賓的招商團隊非常懂產業,對產業版圖的梳理與接觸,不輸從業者和投資人,“真正是在用投行思維、企業家思維看待市場、看待技術”。
在招商方式上,也發揮鏈主企業帶動產業集群優勢,通過走出去開推介會、本地辦世界動力電池大會、舉辦“產業鏈招商+基金招商”等各種方式,靈活吸引企業。
進一步向合肥等城市取經,與IDG、中金等頭部基金合作,以“基金招商”方式加強招商,并建立“投資-退出-再投資”的良性循環。
最重要的是,宜賓招商“誠”。
宜賓以最大的誠意和力度,不斷升級優化營商環境,為企業的落戶提供了最好的條件和服務。
在宜賓,招商最注重的不是承諾,而是承諾的兌現,并且真正落實了“一企一策”,集中全市土地、資金、能耗等要素,對重大項目實行“簽約、落地、投產、達效”一對一全程跟蹤服務,全面保障企業落地投產,快速發展。
為了招引寧德時代,面對北京、成都、重慶等一、二線強勁對手,宜賓市招商團隊排除萬難,經過了長達600多天努力,終于成功引入“寧王”,為宜賓將來的產業集群奠定了根基。
與高景太陽能簽署合作協議當天,宜賓高新區帶來厚厚一沓資料,其中包括用能保障方案、用地審批和環評手續辦理方式、招工方案,甚至各環節專職保障人員都到了現場。
天原集團的“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從簽約到建成投產僅用了6個月時間,讓外界再一次為“宜賓速度”驚嘆。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這是宜賓成功破局的終極密碼。
05
2025目標3000億
動力之都加速狂飆
過去6年來,動力電池產業的發展,已經讓宜賓的增長全面提速。
但這些增長,都還只是開始。
2022年,宜賓動力電池產業實現工業產值889億元,同比增長4.54倍。
接下來,宜賓的目標是:動力電池產業產值今年突破1600億元,2025年突破3000億元。
今年一季度,動力電池產業已經實現產值188億元,同比增長23.5%,產值貢獻率53.7%。
宜賓還將在以下方面,持續推動動力電池產業延鏈、補鏈、強鏈,奏響綠色發展凱歌:
一是繼續發揮產業集群優勢,堅持產業鏈招商,借力四川時代等鏈主企業,招引關鍵配套項目,優化產能分工合作,加快推進強鏈補鏈、“由園到圈”,推動儲能、軟包電池等新賽道迅速起勢。
圖片來源:宜賓新聞網官微
二是繼續做好“招大引強”,加強產融互動、堅持基金招商,依托頭部基金公司開展產業項目招商,實現項目招引和金融支持一體化,提升重大項目金融保障水平,引進落地更多能級高、規模大、輻射帶動強的優質動力電池產業項目。
三是持續加強人才培養和孵化更多的科研機構,宜賓將繼續加強產業與科技互動,面向國內外一流高校和科研機構招才引智,通過“揭榜掛帥”招引行業內一流科研團隊,在宜建設動力電池和晶硅光伏等方向的新型研發機構,帶動孵化一批科創企業。
目前,國內多個城市都正在競逐“動力電池之都”,但發展最快,也最受關注的城市,主要有二:
在長三角腹地,想從“江南美食之都”轉身“動力電池之都”的江蘇常州,2022年動力電池企業產值1703億元,同比增長1.4倍。
而在川南都會,正從“中國酒都”進階“動力電池之都”的宜賓,2022年動力電池產業實現工業產值889億元,今年爭取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4.54倍。
整體來看,常州起步更早,得以抓住2022這個新能源發展“大年”機遇,規模較大;而宜賓雖然起步較晚,目前規模較小,但發展速度更加迅猛,未來更具潛力。
但不論它們如何發展,都可以肯定,“動力電池之都”終將迎來一片廣闊天地,實現更大作為。
此外,憑借良好的區位優勢,依托高效專業的政府團隊,以產業政策為抓手,與四川省乃至國家戰略共振,宜賓也將以更快的速度,在世界動力電池領域馳騁狂奔。
可以看到,宜賓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讓前沿趨勢在本地落地生根的思路與經驗,不僅是宜賓和四川交出的一份優秀答卷,也為更多區域的發展提供了樣板和參考。
(文中圖片均來自政府地方網站)
編者按: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未來城市研究院(ID:gh_e20e6bd98091),作者:陳雪 張佳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