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5:《2025年中國證券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中信證券(600030);華泰證券(601688);中信建投(601066)等
本文核心數據:證券行業競爭梯隊;證券行業市場規模;證券公司數量;證券公司營業部數量等
行業概況
——定義
證券是各類財產所有權或債權憑證的通稱,是用來證明證券持有人有權依票面所載內容,取得相關權益的憑證。證券市場是指股票、債券、投資基金和其它有價證券發行和交易的場所,它由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基金市場和其它金融衍生品市場組成。
根據國家統計局制定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與代碼(2017)》,證券行業屬于“67資本市場服務中”的“671證券市場服務”,主要包括證券經紀、證券承銷與保薦、融資融券、客戶資產管理等業務。
——產業鏈剖析
證券行業在中國發展多年,目前行業產業鏈相對成熟。證券產業鏈上游主要為軟硬件基礎設施供應商以及交易所、金融數據平臺等服務提供商。中游為證券公司。下游主要系擬上市公司、上市公司、銀行、保險公司、基金公司、個人投資者等。
從國內產業鏈企業布局來看,證券產業鏈上游軟件基礎設施行業的代表企業有東軟、方正集團等,硬件基礎設施的代表企業有萬達、碧桂園、中國交建、中國建筑、海康威視等,服務提供商的代表企業有東方財富、同花順、Wind等;中游證券行業的代表企業包括中信證券、華泰證券、海通證券、中信建投等。下游代表企業有易方達、匯添富、中歐、富國等基金公司,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等保險公司,貴州茅臺、比亞迪等上市公司,工商銀行、農業銀行等銀行。
行業發展歷程:證券市場逐步完善
證券市場是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融通資本、資本定價與資源配置等功能。證券市場的發展過程始終與實體經濟緊密依存,對引導儲蓄轉化為社會投資和促進實體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中國證券市場歷經三十余年的發展,主要經歷了五個階段:中國證券市場的建立(1978年至1992年)、全國統一監管市場的形成(1993年至1998年)、依法治市和市場結構改革(1999年至2008年)、多層次資本市場的建立和完善發展(2009年至今)。
2023年2月證監會公告實施全面注冊制,標志著我國證券行業正加速邁向成熟,具有重大的意義。
行業政策背景:全面注冊制意義重大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已有三十余年,目前逐步邁向成熟。2020年以來,國務院、發改委、證監會和國人民銀行等多部門都陸續印發了支持、規范證券行業的發展政策,重要內容主要有完善證券行業相關細則、推行科創板、成立北交所以及推行注冊制等。2023年2月,證監會公布實施全面實行股票發行注冊制相關制度規則,標志著我國證券市場正式進入注冊制。2020-2024年我國證券行業具體政策如下:
行業發展現狀
——證券公司數量穩定增長
證券行業公司間產品差異較小,行業供給主要體現在證券公司數量以及營業部數量等方面。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國內證券公司數量共有147家,近年來我國證券行業供給總體保持穩定增長。
根據證監會向證券公司公布的2024年分類評價結果,其中A、B、C類公司數量占比分別為50%、40%、10%,AA級別公司保持在14家左右。
——證券業市場規模有所下滑
自2012年證券行業首屆創新大會以后,我國證券行業正式告別嚴管時期,進入創新發展期。經過3年多轉型后,創新業務板塊得到長足發展,2015年證券行業收入達到5751.55億元,同比增長120.97%,達到歷史收入峰值。
在經歷過前幾年的業績高速增長后,受A股走勢低迷影響,證券行業收入開始下降,至2018下降至2662.87億元,不到2015年峰值的一般。2019年以后,在市場行情回暖,科創板開板、MSCI擴張、《證券法》修訂通過等多重利好因素帶動下,證券行業收入持續回升,至2021年達到5024.1億元。
2024年1-6月,147家券商營業收入同比下降9.44%,主要系受股票交投活躍度低迷、兩融業務日均余額下降及IPO發行進度放緩的影響,經紀業務、信用業務和投行業務收入同比減少所致。
證券行業是強周期行業,盈利波動比較大。2015年受牛市影響,證券公司全年凈利潤高達2447.63億元。2017年受再融資、減持新規的影響,投行業務利潤下降。截止2018年底,凈利潤666億元,同比減少40.54%。2019年凈利潤恢復之前水平。一直倒2021年度證券行業業績持續改善,凈利潤超過1900億元,同比增長21.32%,凈利潤增速明顯超過收入增速,盈利狀況持續提升。2022-2023年由于市場行情及交投情緒均趨低迷,行業凈利潤同比下降。2024年上半年,證券行業凈利潤約800億元。
——證券業資產規模逐年上漲
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中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施包括股權分置改革、多層次的市場建設、注冊制改革等一系列重大改革舉措。證券業是提供專業服務的競爭性行業,通過參與國際市場競爭,對于改進服務水平、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好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16年以來,我國證券行業資產規模不斷擴容,截至2024年上半年,證券行業總資產規模達到11.75萬億元,行業凈資產為3.01萬億元。
從凈資產規模來看,從2019年的1.62萬億元增長至2023年的2.18億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進一步增長至2.23萬億元。
行業競爭格局
證券行業依據企業的注冊資本劃分,可分為3個競爭梯隊。其中,注冊資本大于100億元的企業有中信證券、海通證券、中國銀河、申萬宏源等;注冊資本在50-100億元之間的企業主要有國泰君安、華泰證券、中信建投以及廣發證券等;注冊資本在50億元以下的企業有光大證券、浙商證券、國元證券、財達證券等。
從CR10企業營收集中度來看,2024年上半年,最大10家證券公司營業總收入占行業的比重達到68.78%,相比2023年有小幅下降,近兩年市場集中度有所下降。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行業發展趨勢:市場規范化、競爭加劇、科技深度運用
2023年2月全面注冊制落地后我國證券市場加速邁向成熟,其在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作用會日益凸顯。未來,我國證券業發展將呈現以下趨勢:
——行業發展前景:預計2030年中國證券行業市場規模超過5500億元
隨著我國經濟穩步增長、證券市場逐步發展規范,前瞻預計我國證券業營業收入規模在未來幾年將持續增長,到2030年,我國證券市場規模有望超過5500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證券行業發展狀況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新賽道研究、投資可行性研究、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產業大數據、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咨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十五五規劃等解決方案。如需轉載引用本篇文章內容,請注明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臺。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根據證券行業的發展軌跡及多年的實踐經驗,對證券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做出審慎分析與預測。是證券經營機構、監管單位、證券服務機構、投資企業準確了解證券經營機構當...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