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水運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現狀、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等)
水運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長航鳳凰(000520.SZ)、盛航股份(001205.SZ)、海峽股份(002320.SZ)、中遠海能(600026.SH)、安通控股(600179.SH)、中遠海特(600428.SH)、寧波海運(600798.SH)、中遠海發(601866.SH)、招商輪船(601872.SH)、中遠海控(601919.SH)、渤海輪渡(603167.SH)、興通股份(603209.SH)、中谷物流(603565.SH)等
本文核心數據:中國水運行業政策情況、中國水運行業供需情況與價格指數、中國水運企業區域競爭
行業概況
1、定義
水運行業又名水路運輸或水上運輸業,是使用船舶運送客貨的一種運輸方式。水運主要承擔大數量、長距離的運輸,是在干線運輸中起主力作用的運輸形式。在內河及沿海,水運也常作為小型運輸工具使用,擔任補充及銜接大批量干線運輸的任務。
與鐵路、公路、航空、管道等其他運輸方式相比,水上運輸主要有運量大、成本低、效率高、能耗少等優點,但同時也存在速度慢、環節多、自然條件影響大、機動靈活性差等缺點。
我國水運行業可以按貿易種類、航行區域、運輸對象、船舶營運組織四大方式分類:
2、產業鏈剖析:上游為運輸設備制造,中游為船舶和港口運營
中國水運產業的上游包括船舶與集裝箱等運輸設備的設計、制造、維修,大宗商品的生產,以及運輸所需的物料備件的制造;中游包括船舶和港口的運營、航次管理與航線開拓、安全管理、船員管理、相關設施租賃等領域;下游則主要是有貿易與運輸需求的企業。
中國水運產業上游的企業包括中遠海運重工有限公司、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中船海洋與防務裝備股份有限公司、江南造船(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江蘇揚子江船廠有限公司、武漢船用機械有限責任公司、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等船舶及相關設施設備制造企業,以及中集集團等集裝箱制造企業;中國水運產業中游的企業則有中遠海運特種運輸股份有限公司、招商局能源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盛航海運股份有限公司、長航鳳凰股份有限公司等。
行業發展歷程:行業處于成熟期
中國水運行業發展可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1954-1978年的導入期,1978-2000年中國水運行業由導入期進入成長期,2000-2017年為高速成長期,2017年至今則進入了成熟期。
行業政策背景:重視貨運樞紐補鏈強鏈和“放管服”改革
我國水運行業發展已步入成熟期,近年來,國家對于水運在貨運樞紐補鏈強鏈、“放管服”改革等方面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先后出臺了《公路水運工程監理企業資質管理規定》、《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高速客船安全管理規則〉的決定》、《關于支持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的通知》等政策,優先支持鐵水聯運型、空鐵聯運型樞紐建設;進一步深化“放管服”和“證照分離”改革,壓減和下放部分資質等級分類。
行業發展現狀
1、供給:干散貨船運力增幅最大,集裝箱船運力下滑
2021年,中國沿海省際運輸干散貨船(萬噸以上,不含重大件船、多用途船等普通貨船)共計2235艘,較2020年底增加262艘;油船(含原油船、成品油船,不含油品、化學品兩用船)共計1224艘,同比增加3艘;化學品船(含油品、化學品兩用船)共計284艘,同比增加4艘;液化氣船共計77艘,同比艘數增加3艘。
2021年,我國沿海省際干散貨船隊總運力達7494.0萬載重噸,較2020年底增加699.6萬載重噸,噸位增幅10.3%;油船總運力達1114.1萬載重噸,同比增加26.8萬載重噸,噸位增幅2.5%;化學品船總運力達128.9萬載重噸,同比增加7.24萬載重噸,噸位增幅6.0%;液化氣船總運力達26.7萬載重噸,同比增加1.3萬載重噸,噸位增幅5.1%。
2021年,中國沿海省際運輸集裝箱船(700標箱以上,不含多用途船)共計322艘,較2020年底增加14艘;箱位數78.8萬TEU,較2020年箱位數減少1.0萬TEU,箱位數降幅1.2%。
2、需求:水運貨運量增長超8%,客運量增長達9%
2017-2021年,中國水運行業貨運量不斷上升。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水運行業貨運量增速下滑至近5年低點,增速為1.9%,隨后得益于我國有效的疫情防控政策,經濟快速恢復,2021年中國水運貨運量為82.40億噸,同比增速達8.2%。2022年1-9月,中國水運貨運量為62.91億噸,同比增速達4.7%。
2017-2021年,中國水運行業客運量呈下降趨勢。2019-2020年,中國旅游業受疫情及各地封控措施影響較大,2020年水運客運量僅1.5億人,同比減少45%;2021年有所回升,全年客運量為1.63億人,同比增長9%,仍未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22年1-9月,中國水運客運量為0.92億人,同比下滑28.5%。
3、價格:糧食運價漲幅最高,集裝箱運價仍處高位
2010-2022年,中國煤炭運價指數、金屬礦石運價指數和糧食運價指數的走勢大致相同,從2010-2011年的高峰波動下降,在2014年、2018年和2021年回升至近兩千點水平的小高峰,隨后回落。
2021年前三季度,受煤炭供給持續緊張、庫存下降、煤價上升等因素影響,運輸需求高漲,而受天氣、局部疫情散發等因素影響,船舶周轉效率普遍偏低,加之外貿市場需求突增吸引部分內外貿兼營船轉入外貿市場,沿海散貨運力有效供給持續偏緊,運價震蕩上行;2021年第四季度,煤炭保供政策成效顯現,煤炭市場供需兩旺,但受后期電廠庫存增加和船舶周轉效率提升影響,沿海散貨運價迎來高點之后回調。中國煤炭、礦石和糧食運價指數同比分別上漲32.7%、18.8%和78.0%。
中國集裝箱運價走勢與全球水運市場緊密相連。2021年,由于境外疫情反復,美歐一些國家港口擁堵加劇,導致物流供應鏈梗阻和船舶運力嚴重損耗,運力供需嚴重失衡、全球運價普遍上漲。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出口集裝箱運輸市場行情總體有所回調,自第二季度開始,集裝箱運輸市場漸趨活躍,運價開始逐步上行;第四季度,艙位緊張狀況依然存在,多數航線現貨市場運價維持高位。2021年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綜合指數最高升至3555.24的高點,隨后回落。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水運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和陜西
根據中國企業數據庫企查貓,目前中國水運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省。截至2022年11月,廣東共有相關水運企業數3690家,陜西有2660家,江蘇有2237家。
2、企業競爭:競爭格局穩定
國內水運行業體量巨大,呈現參與者眾多、單個參與者規模大、產業集中度較高的特征。
水運行業依據企業的船隊運力劃分,可分為3個競爭梯隊。其中,船隊運力大于1000萬載重噸的企業有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招商局集團;船隊運力在200-1000萬載重噸之間的企業有山東海運、福建國航遠洋集團、國能遠海航云、中谷物流等;其余企業的船隊運力在200萬載重噸以下。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行業發展趨勢:三大類型水運企業不斷發展
展望未來,海上風電港口改擴建需求增長、物聯網在航運物流和港口中的應用程度提升、智能船舶快速發展、航運數字化發展將成為我國水運行業的四大發展趨勢。
2、市場規模預測:預計2025年中國水運貨運量將達85億噸
“十四五”時期,預計我國水運等求將總體保持增長態勢,呈現高增速、中低速增長的特點。預測2025年水路貨運量達到85億噸,年均增長約2%-3%。貨類結構以集裝箱、煤炭、鐵礦石、石油及制品、礦建材料為主,其中集裝箱、原油、LNG等增長較快,洪炭、鐵礦石等維持高位。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水運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水運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水運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水運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