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3:《2023年中國云計算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和發展前景等)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阿里巴巴-SW(09988);騰訊控股(00700);百度集團-SW(09888);紫光股份(000938);用友網絡(600588);中國電信(601728);中國移動(600941);中興通訊(000063);浪潮信息(000977);中科曙光(603019);神州數碼(000034);證通電子(002197);東方國信(300166);光環新網(300383);卓易信息(688258);華勝天成(600410);首都在線(300846);品高股份(688227);天融信(002212);深信服(300454)等。
本文核心數據:云計算行業市場規模;云計算企業應用率;云計算行業集中度
行業概況
1、定義
云計算(Cloud Computing)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
云計算的誕生是大數據時代的必然結果。面對各領域數據信息的急速增長,傳統的計算能力無論在效率上還是成本上都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獲取資源的需求了。
根據美國國家標準和技術研究院(NIST)的分類標準,云計算按后臺位置分類主要分為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三種形態。公有云,指基礎設施由某一組織所擁有,面向公眾或某一行業提供云計算服務的部署模式;私有云,是將云基礎設施與軟硬件資源部署在內網之中,供機構或企業內各部門使用的云計算部署模式?;旌显浦?,同時部署公有云和私有云的云計算部署模式。
云計算按服務類別分云計算服務類別主要分為基礎即服務(IaaS)、平臺即服務(PaaS)、軟件即服務(SaaS),各種服務類別具體服務模式及內涵如下表所示:
2、行業組成剖析
從產業結構來看,我國目前云計算產業鏈結構完備,上游為核心硬件(芯片、內存等)、IT基礎設備(服務器、存儲設備、網絡設備等),中游為IaaS、PaaS、SaaS運營,下游為各類使用云的企業或組織。
云計算產業鏈的核心是云服務廠商,海內外主要的廠商有亞馬遜、微軟、谷歌、Facebook、蘋果、阿里、騰訊等互聯網轉型企業,提供彈性計算、網絡、存儲、應用等服務?;ヂ摼W數據中心(IDC)廠商為之提供基礎的機房、設備、水電等資源。基礎設備提供商將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等設備出售給IDC廠商或直接出售給云服務商,其中服務器是基礎網絡的核心構成,大約占到硬件成本的60%-70%。CPU、BMC、GPU、內存接口芯片、交換機芯片等是基礎設備的重要構成。光模塊是實現數據通信的重要光學器件,廣泛用于數據中心,光芯片是其中的核心硬件。云計算產業最終服務于互聯網、政府、金融等廣大傳統行業與個人用戶。
云計算行業發展歷程:中國云計算行業進入高速增長階段
中國云計算的發展先后經歷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為市場引入階段,云計算的概念剛剛在中國出現,客戶對云計算認知度較低;第二階段為成長階段,用戶對云計算已經比較了解,并且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踏入這個行業;第三階段是成熟階段,這個時候云計算廠商競爭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廠商們開始從更加成熟優秀的解決方案入手,SaaS模式的應用逐漸成為主流;第四個階段是高速增長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國云計算市場整體規模偏小,落后全球云計算市場3至5年,且從細分領域來看,國內PaaS市場開始逐步凸顯。
2021年工信部印發《“十四五”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發展規劃》,提出培育并推廣工業設備“上云解決方案”,明確聚焦高耗能設備、通用動力設備、新能源設備等重點設備,加快優質設備“上云解決方案”培育。各行業加快云計算與產業之間的融合,實現供應鏈和上下游業務的網絡化協同,加速企業數字化轉型。
行業政策背景:政策加快推動云計算與各產業的融合進程
近年來,國務院、工信部等部門發布一系列云計算相關法規標準,一方面將用于指導云計算系統的設計、開發和部署,另一方面更是規范和引導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云計算服務能力水平(尤其是云計算安全方面)、以及規范市場秩序等。
行業發展現狀
1、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近年增速超30%
我國云計算產業迅速發展,云計算行業的市場規模增速在30%以上。云計算憑借其低成本、按需靈活配置和高資源利用率等核心優勢,將逐步實現對傳統IT模式的替代。我國云計算經過多年的產業培育期,從產業鏈成熟、商業模式,到客戶使用習慣等方面,條件已經具備,獲得廣泛應用。
在我國,云計算市場從最初的十幾億增長至目前的千億規模,行業發展迅速。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披露的數據顯示,2017-2019年期間,呈高速增長態勢。2020年,我國經濟穩步回升,云計算市場呈爆發式增長,云計算整體市場規模達2091億元,增速56.6%。2021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達到3102億元,增速48.35%。
2、中國云計算企業應用率超80%
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云計算發展調查報告》,2019年我國已經應用云計算的企業占比達到66.1%,較2018年上升了7.5%。其中,采用公有云的企業占比41.6%,同比提高了5.2%;私有云占比為14.7%,同比小幅提升;有9.8%的企業采用了混合云,同比提高了1.7%。2020年我國企業云計算應用率達72.1%,初步測算核算2021年我國企業云計算應用率達88.5%。
注:數據截至2020年,2021年細分市場數據并未發布,屆時以官方發布為準,望客戶諒解。
3、中國云計算行業集中度較高
基于數據可獲得性,以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數據分析中國云計算行業市場集中度情況。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2020年中國公有云IaaS市場CR3達到59.4%,較2019年小幅下降1.5個百分點;CR5達到76.3%,較2019年上升0.6個百分點,表明市場集中度高,且頭部企業競爭較為激烈。2021年云計算行業CR3維持在61%的份額,CR5下降至70%,說明云市場份額逐漸被中小廠商瓜分。
4、中國云計算行業IaaS市場發展最成熟
從公有云細分市場來看,與全球發展現狀不同的是,目前,我國云計算以IaaS(基礎設施即服務)市場的發展最成熟。2020年,我國公有云IaaS市場規模達到895億元,占公有云市場規模比重達70.09%,受新基建等政策影響,IaaS市場持續攀高。2021年,我國公有云SaaS市場規模占比22.82%,IaaS占比62.14%。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北京地區競爭力較強
在企查貓上查詢從云計算企業地區分布情況來看,我國云計算企業注冊地分布較為集中,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山東、浙江、江蘇等地,均為經濟及互聯網產業相對較為發達地區。其中2021年北京地區排名第一,企業數量占比達26%,相比2020年29%集中度有下降趨勢;其次為廣東省,企業數量占比達10%,2020年占比21%,下降較快。
按照企業區域分布來看,云計算企業分布區域除北京和廣東外,受到“東數西算”的政策影響,西部地區如四川、陜西等地云計算企業也紛紛崛起,全國各地掀起了云計算的發展浪潮。
注:1)以上企業為經營范圍包含“云計算”,且登記狀態為在業/存續的企業數量。2)數據截至2022年10月19日。
2、企業競爭:阿里云是行業領軍力量
根據IDC公有云服務市場跟蹤報告,阿里云是中國云的領軍力量,市場份額進一步向頭部廠商集中。除了阿里云持續占據第一的位置,市場份額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企業所占份額差距較小。2021年云市場的五大品牌為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天翼云、移動云,其各自的市場份額分別占比39%、11%、10.7%、9%、7.5%。
注:內圈是2020年,外圈是2021年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云計算行業技術將不斷實現新的突破
未來十年,云計算將進入全新發展階段,行業將出現以下特征:云原生技術逐漸成熟、云需求從IaaS向SaaS上移、云布局從中心向邊緣延伸、云安全將從外延向原生轉變、云應用從互聯網向行業生產滲透等。
2、云計算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預測,伴隨著經濟回暖,全球云計算市場增長率將出現反彈,到2025年市場規模將超過6000億美元,5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23.56%;我國云計算市場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態勢,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突破1萬億元,2022-2027年復合增長率將超36%。初步核算,2022-2027年中國云計算市場規模將從4033億元增長到18764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云計算產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政策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云計算行業的發展環境、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云計算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云計算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出審...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