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見2022:《2022年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全景圖譜》(附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發展前景等)
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主要上市公司:外服控股(600662)、科銳國際(300662)、用友網絡(600588)、金蝶國際(0268.HK)等
本文核心數據: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機構數量、從業人員數量、營業收入規模等
行業概況
1、定義
人力資源服務業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人力資源服務等同于人力資源中介服務,主要指獵頭公司、人才和勞動力市場提供的服務。獵頭公司主要為用人單位及高級人才提供服務,人才和勞動力市場主要為用人單位及初、中級人才提供服務。
廣義的人力資源服務業由專業的人力資源咨詢公司和能提供人力資源咨詢的管理顧問公司組成。它們為企業提供戰略層面和操作層面的服務:戰略層面的服務如人力資源管理體系設計、設計人員招聘、培訓與發展、薪酬福利、績效考核和崗位設置等服務內容;操作層面的人力資源服務是指人力資源咨詢公司從事的常規事務性工作,如客戶企業日常操作和管理,主要提供薪資福利管理、薪資福利數據的獲得、能力評估等服務內容。
根據人力資源服務的具體業務,可以把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細分為三大塊,即人力資源服務外包市場、人才錄用與評價市場和其他人力資源服務細分市場。具體細分市場結構如下:
2、產業鏈剖析:中游為關鍵環節
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是服務鏈,是以人力資源服務的相關產品或服務、資本、知識和技術為紐帶,以客戶需求和市場資源為導向,以追求人力資源服務產品的附加值增值為目標,形成的網絡關聯的鏈式組織,產業鏈上的企業提供與人力資源管理和服務相關的有形或無形的服務。
目前,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鏈上游主要是給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提供軟件產品和信息技術的企業,代表企業有用友網絡、金蝶國際、北森等;中游是人力資源服務關鍵環節,代表企業包括上海外服、北京外企、中智等;下游則是各行業企業客戶。
行業發展歷程:綠色人力資源服務成為新發展方向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始于20世紀70年代末,統包統配的人力資源配置制度被打破,人才服務公司和人才交流服務機構相繼成立,市場化人力資源服務開始出現,政府相繼出臺了構建規范人力資源服務的法律法規框架等,人力資源服務業逐漸步入正軌。
20世紀90年代初,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由萌芽期進入形成期,人力資源配置市場化改革不斷深化,圍繞服務就業、人才資源優化配置的各類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規模日益擴大,民營和外資人力資源服務機構規模和市場占有率逐漸提高,人力資源公共服務體系初步形成。
2007年,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服務業的若干意見》首次將人力資源服務業寫入國務院文件,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開始進入快速發展期,與金融等其他產業進一步融合,使得產業鏈逐步豐富,新業態迅速發展,呈現專業服務向縱深發展、綜合服務向一體化發展的顯著特征。
行業政策背景:受到國家政策大力支持
近年來由于新冠疫情等因素影響,我國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越發受到重視,國家政策頻出。“十四五”以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關于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文件均強調要加快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
行業發展現狀:市場規模不斷擴大
1、機構及從業人員數量增加
2016-2020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及從業人員數量均逐年上升,根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數據,截至2020年年末,全國共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4.58萬家,同比增加15.66%;從業人員數量達84.33萬人,同比增加24.97%。初步估算2021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數量達5萬家,從業人員數量達86萬人。
注:人社部每年5-6月發布上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22年4月,2021年數據暫未發布,圖中數據為前瞻根據往年數據估算得出,屆時以官方發布數據為準,下同。
2、服務能力提升
2020年,全國4.58萬家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共計為4983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人力資源服務,幫助2.90億人次勞動者實現就業、擇業和流動。2016年以來,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服務能力提升明顯,服務用人單位數量增幅始終保持在15%左右,2020年達到18%。初步估算2021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服務用人單位數量達5700萬家。
3、營收規模擴大
根據人社部統計公報數據,近年來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營業收入逐年提高,2019年達到1.96萬億元,同比增長11%。2020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營業收入首次突破2萬億元。初步估算2021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營業收入超過2.3萬億元。
4、產業集聚發展加快
自2010年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在上海建立首家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以來,我國人力資源服產業集聚發展明顯加快,國家級產業園在推動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就業、優化人力資源配置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截至2021年2月,全國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數量已達22家。據人社部不完全統計,2020年各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已有入園企業超3000家,全年園區營業收入2048億元,服務各類人員2700萬人次,為超過80萬家次用人單位提供了人力資源服務,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服務就業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作出積極貢獻。
行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沿海地區發展較好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市場的區域集中情況比較明顯,主要集中在經濟發達的沿海城市和其它內地一線城市,尤其是環渤海、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組成較為多元化。
從上市企業區域分布來看,我國人力資源服務上市企業主要集聚在北京、上海和香港,同樣均為經濟發達、人才集聚明顯的地區。雖然經濟發達地區人力資源供需活躍,市場需求量大,但由于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集中,使得這些地區市場的競爭程度也較高,其中上海是中國內地人力資源服務行業開放程度最高、競爭最為激烈的城市。
2、企業競爭:國有企業競爭優勢較大
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企業可按照企業性質分為國有、民營、外資三個派系。
國有企業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主導地位,目前整體競爭力較強,議價能力也較強,但隨著行業的逐步市場化,由政策造就的國有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競爭優勢正逐漸消失,未來其議價能力也將隨著競爭力的下降而下降。
民營企業主要面向中小型客戶提供相對中低端的人力資源單項服務,服務產品體系較不完善,在中國的服務網絡覆蓋面與客戶資源分布較國有企業略遜色。
外資企業主要提供相對高端的人力資源整合服務,服務產品的體系相對高端,信息化程度較高,服務收費定價相對較高,在中國的服務網絡覆蓋面較小,客戶資源分布并不廣泛但較為穩定,由于對中國的政策和人文社會環境相對陌生導致競爭力并不強,整體議價能力一般。
按參與環節分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企業大致可分為人力資源服務和人力資源軟件兩類。人力資源服務領域主要有外服控股、科銳國際等傳統人力資源服務提供商,以及同道獵聘、前程無憂、BOSS直聘等互聯網招聘平臺;人力資源軟件領域則包括具有人力資源業務的企業云服務與軟件提供商用友網絡和金蝶國際等。代表企業中,外服控股(上海外服)為國有大型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競爭力最強。
行業發展前景及趨勢預測
1、發展趨勢:服務方式國際化、行業發展市場化、產業鏈條完整化
目前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服務方式國際化、行業發展市場化和產業鏈條完整化是未來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的主要趨勢。
2、發展前景:政策加持下發展前景向好
綜合經濟、政策、監管以及行業本身的轉型升級,“十四五”期間,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將迎來最好的發展機遇,迎來更加市場化、國際化的競爭格局。2021年11月,人社部發布《關于推進新時代人力資源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到2025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要實現營業收入突破2.5萬億元,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到5萬家,從業人員數量達到110萬;培育50家骨干龍頭企業;國家級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達到30家左右的目標。若保持這一行業增速,則前瞻初步預計到2027年,我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2.7萬億元左右,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6%。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人力資源服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IPO業務與技術撰寫、IPO工作底稿咨詢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人力資源...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