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消費背景下,食品行業的創新發展
“Z世代”一詞源于歐美,指的是1995至2009年之間出生,且伴隨著互聯網高速發展而成長的一代人。據統計,我國在1995年到2009年之間出生人口約為2.75億,規模較為龐大,約占全國總人口的19%。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與家庭收入的增長,生長在一個相對優越的環境下的Z世代來到了馬斯洛需求層次的頂端——尊重需要與自我實現。
一、Z世代的消費法則
從Z世代的成長背景來看,總體家庭經濟條件良好,以及受到互聯網、移動智能、網絡電商和人工智能等科技產物的很大影響,導致這一群體在思想、消費偏好等方面具有與眾不同的特征。從消費力來看,除了家庭經濟的支撐外,Z世代中的部分人已經逐步擁有較為充裕的個人支配資金,根據尼爾森IQ調研顯示有45%的Z世代受訪者已初踏職場,他們之中有超過一半人群(53%)稅前月收入約5000~10000元之間。由此,在消費人口、經濟條件、互聯網等因素的影響下,造就了更加個性、更具消費力、消費需求更加多元化的Z世代,更多屬于Z世代的語言、文化、價值開始流行開來,衍生的經濟價值也日益規模化、體系化。Z世代成為最具前景的消費人群。
1、興趣消費:Z世代強調個性,注重個人興趣愛好,往往基于自己的興趣而產生購買行為,并喜歡將情感代入消費過程中;同時,也更愿意就興趣商品、個性愛好等支付高溢價。廣而泛的興趣點,也催生了眾多的小眾文化圈層,如手賬圈、cos圈、漢服圈、電競圈等,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新消費產業鏈條。
2、自我提升:Z世代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關注自身的生活品質以及自我實現。因此,Z世代通常不吝于投資自身,包括美妝、服裝、健康產品等投入,以此實現個人知識提升、審美提升、價值提升、外觀提升、健康提升、生活品質提升等。
3、精神力量:Z世代常通過消費行為表達自身的情緒、喜好、態度、價值觀等,是以精神消費為驅動的實體消費,例如“飯圈”、“動漫迷”,偶像力量驅動經濟新增長力。
4、價值認同:Z世代重視產品或服務的文化附加值、創意附加值、情感附加值。這一點使得一些情懷產品、理念類產品漸成老品牌翻紅動力;原本毫不搭邊的品牌紛紛組合跨界;在沉浸式體驗中張揚個性和表達強烈的自我意識;定制產品、獨家產品、個性化服務等受到了Z世代的青睞。
5、社會責任感:娛樂至上并不是Z世代的主旋律,成長在國家強盛年代的Z世代群體,他們的身上有著強烈的對國家文化自信、民族認同。除了強調個性表達, Z世代對愛國、就業、教育、城市發展、文化傳承等內容同樣關注。典型的H&M新疆棉事件、耐克雇員歧視中國消費者、夢龍冰淇淋“中外雙標”等事件的出現,以及對國產運動品牌鴻星爾克的“野性消費”也彰顯了Z世代是一個不盲目追捧存高溢價的外國品牌的一代,也將會是促進國貨品牌全面崛起的一代。
6、顏值消費。顏值即正義,在Z世代中,對于顏值的追求,不僅在自身顏值的塑造上,也體現在消費的方方面面。
7、社交需求。Z世代偏好帶有社交性的產品,重視商品的社交功能,往往會因產品附帶社交屬性提升粘性,喜愛種草,崇尚分享經濟,用消費行為交換“社交貨幣”、追求社交認同。
8、便捷生活。Z世代這類年輕群體越來越偏愛便捷的生活方式,零食和速食產品備受青睞。 艾媒報告中心數據顯示,37.3% Z世代用戶經常購買快銷食品,同時有52.1%的用戶偶爾買快銷食品,從沒買過的Z世代群體占比僅為2.1%。
二、z世代與食品行業
對于Z世代而言,吃的訴求日益多元化,涌現了大量符合Z世代興趣所在的新品牌新產品。
Z世代更易被顏值高、設計感強的包裝外觀所吸引。對于食品行業品牌來說,抓住Z世代的味蕾重要,吸引他們的眼球也很重要。數據顯示,Z世代在包裝顏值高、設計感強的產品上增加消費的比例顯著高于非Z世代受訪群體。
喜歡安利和種草。Z世代會受信賴的人安利和種草,嘗試新的產品,尼爾森IQ調研數據顯示,UP主、KOL和明星是Z世代認知新品的關鍵觸點,小紅書、B站、微博、抖音等視頻平臺的優質內容創作者,在長期的優質內容輸出過程中,逐漸積累人氣、口碑及信任度,使得他們的推薦更容易被Z世代接受。越來越多的食品行業品牌也意識到了這一點,選擇各個領域優秀的內容創作者作為媒介,向包括Z世代在內的大眾傳遞產品信息與品牌價值。
偏好同時滿足口味需求與情感訴求的食品。Z世代眼中的食品不僅能夠滿足飽腹解渴、代餐等基本功能,還是表達懷舊、自我獎勵、增加社交、文化傳承等情感的方式。這其中,集創意和情感連接于一體的IP更是深受大量年輕人群喜愛和關注,例如RIO雞尾酒聯名英雄墨水、六神花露水,把雞尾酒做成墨水瓶、花露水的樣子;再如大熱的故宮IP,成為奧利奧、奈雪的茶、三元食品等食品行業品牌尋求跨界合作的“寵兒”。
“懶人經濟”、“宅家場景”加快即食食品發展。對于廚藝不精和忙碌的Z世代“懶人”而言,半成菜品、方便食品是他們宅家的最佳伴侶,疫情則加速了這一發展進程。尼爾森IQ調研數據顯示,相較于過去一年,受訪者中Z世代在料理包方便主食、即食麥片、自熱食品等類別上增加了消費。處理簡單但吃得美味,方便即食產品成為越來越多Z世代的選擇。
三、品牌案例
1、新速食界“灰馬”——渣渣灰
“渣渣灰”是一個新崛起的國潮米粉品牌,以南昌拌粉為核心產品,于2020年05月21日登陸天貓,以食品品牌角色在公眾視野首次亮相。
憑借著“打造國潮米粉IP化” 的品牌目標和“嗦到之處皆開心” 的品牌主張,在年輕一族消費者中留下了深刻印象。從品牌命名、二次元的品牌包裝風格,包括建立米粉實驗室,再到口味研發、包裝設計、極致拌法、消費場景等,構建起了完整的消費體驗體系,塑造了一個好吃又好玩、好看的品牌形象。
渣渣灰致力于打通品牌與年輕人、Z世代之間的溝通,在品牌建設和開發中,渣渣灰一直堅持讓消費者參與進來,實現共創共融,通過年輕化、娛樂性、有態度的溝通。在品牌宣傳營銷方面,通過鋪設社群、電商等渠道,以及加強直播、短視頻營銷,孵化渣渣灰專屬的網紅主播,同時也借力明星紅人,實現全域直播營銷,與粉絲吃在一起,玩在一起。
渣渣灰以獨特的品牌IP化塑造路徑,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多國潮美食文化。
2、新銳品牌“畫面”顛覆想象的封神之路!
“畫面”,可謂是快煮面行業中的“良心商家”,在業內首推“大塊肉的面”,每塊肉都有硬幣大小,用大份澆頭大塊肉等價值感食材,重新定義快煮面賽道, 憑借強大的產品力加持,零宣傳零營銷,實現15天天貓旗艦店銷量近20萬單,在方便面/拉面/面皮品類中沖到第一。
為了保證產品的品質和供應,“畫面”構建了強大的自有供應鏈,2020年在河南新上線了一家工廠,擁有一條長達半公里的生產線,可以做到面、粉的自動化生產,效率提高400%。“畫面”還成立了專門的中華傳統面食料理研究院,希望塑造一個包容不同口味、形式和面食文化的品牌,集各地面食之大成,比如深受消費者好評的蟹黃拌面和川味紅燒牛腩面,就分別代表了吳越風味和巴蜀風情。除此之外,“畫面”秉承著“經典的才是永恒的”,反復打磨,對經典口味不斷進行優化升級,力爭做中國人味覺的最大公約數。
“畫面”非常注重包裝顏值和設計感,乍一看,似乎賣的不是面,而是一幅幅藝術畫。這也貼合了品牌名“畫面”:面在畫中,畫在面上。
“畫面”正是在認識到消費升級的大背景后,對品牌產品進行了打磨,推出了代表著更高品質追求、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好消費體驗的快煮面系列,并在“方便”和健康和美觀中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平衡,充分滿足Z世代消費者的消費習慣。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