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教育人才與社會需求脫節 十張圖了解教育改革的背后原因及未來發展趨勢
目前我國大學教育的人才和社會人才需求脫節,大學生面臨工作難找的焦慮,而技術型人才企業面臨招工難,技術型人才缺口在逐年加大。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一方面是鼓勵職業教育的發展,包括新增專業數量,提升職業教育學歷含金量等,另一方面對于擾亂教育發展資源公平性的培訓機構、學區房等進行了規范。
并且在未來的教育改革中,重視語文學科的全面教育發展。國家希望通過教育改革,傳達大學和高職并無高下之分的理念,讓現在的年輕人能夠有一份技能傍身,擁有穩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
教育培訓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教育培訓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新東方(EDU.N)、好未來(學而思母公司,TAL.N)、高途(GAOTU)、精銳教育(ONE.N)及思考樂(01769.HK)等。
職業教育行業主要上市公司:目前國內職業教育行業的上市公司主要有中公教育(002607), 華圖教育(830858), 民生教育(01569),東軟教育(09616.HK)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學生畢業后規劃情況,中國十大重點領域人才缺口預測,職業教育相關重點政策,各職業教育層次調整幅度,職業教育專業更新情況,9個地區規范整頓校外培訓內容,主要地區關于教育資源公平的政策, 高考改革和語文相關政策匯總,未來我國教育院校發展趨勢,目前已有21所職業本科大學
1、大學教育與市場需求脫節
——大學生就業難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預計2021屆高校畢業生總規模預計909萬人,同比增加35萬,再創歷史新高。但是根據中國青年網對于381所高校展開的調查顯示,有88%的大學生對就業前景感到擔心,同時在畢業后的打算中,僅有28.87%的打算直接就業,56%的學生選擇的考研。2020年12月舉辦的公務員考試、國家研究生入學考試報考人數均突破新高,也反映出2021屆畢業生對于未來就業市場前景的擔憂。
——技能型人才缺口逐步加大
2020年我國技能型人才缺口超過1900萬,到2025年我國技能型人才缺口將達到3000萬。根據教育部、人社部與工信部聯發的《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可以發現,中國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新材料、等領域的人才缺口巨大。而更值得關注的是,幾乎每一個重點領域人才總量增長的步速均跟不上人才缺口的增速,這意味著人才緊缺的現實將越來越嚴峻。
一邊是本科生就業具有難度,另一邊是制造業用工荒,很顯然我國現行的大學教育與市場就業的需求發生了脫節。根據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的監測數據,2020年部分制造業崗位供需缺口急劇擴大,其中縫制機械裝配調試工、紡紗工、紡織染色工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崗位緊缺程度明顯上升,我國在勞動密集型制造業的人口紅利優勢正在逐漸消失。因此通過高職培養高技術人才勢在必行。
2、提升高職教育質量鼓勵高職發展
——政策支持職業教育發展
國家開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對職業教育進行扶持。首先是2020年教育部等九個部門印發了《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政策中提出要通過建設,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對接更加緊密、同人民群眾期待更加契合、同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更加匹配。同時需要強化的基礎性作用、鞏固專科高職教育的主體地位和穩步發展高層次職業教育。
之后在教育部2021年工作要點中提到要構建新時代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考試招生辦法,落實2020—2021年高職院校擴招200萬的任務。推進實施《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全面推動“職教20條”落實落地。
——新增多個職業教育專業
根據2021年教育部印發的《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顯示,這次的調整幅度很大,中職層次調整了61.1%,高職專科層次調整了56.4%,職教本科層次調整了260%,主要是新設了167個專業。
《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的修訂,對接現代產業體系,用“三級”分類,設置了19個專業大類,97個專業類,1349個專業,其中中職358個、高職專科層次744個,高職本科層次247個,全面覆蓋了國際通行的41個工業門類以及我們國家最新發布的新職業。
3、改善應試教育資源有限現狀,提升教育資源公平度
——整頓校外培訓機構
僅僅是國家出臺政策對于高職學校提升硬件設備和教學質量來提高職業技術人員短缺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愿意報考,家長對職業學校偏見的改觀。
因此從六月份開始,國家對于過度描繪“名校夢”、向中小學家長販賣教育焦慮、學歷唯一的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進行整改和監控。
2021年6月1日,市場監管部門對作業幫、猿輔導、新東方、學而思、精銳教育、掌門1對1、華爾街英語、噠噠英語、卓越、威學、明師、思考樂、邦德、藍天、納思15家校外培訓機構分別予以頂格罰款,共計3650萬元。檢查發現15家企業存在虛假宣傳、價格欺詐等行為。
隨后,全國已經有9個地區開始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范整頓,例如江西、廣東、北京分別發布了相應的工作方案和管理辦法要求校外培訓機構在培訓時間、授課內容、收費金額等方面嚴格遵守相關規定。
——取消學區房保證教育公平
在校外培訓機構被整頓了之后,另一個關系到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學區房,也成了政府改善教育資源不公平現狀的關注對象。2020年北京西城區公布了一條新的政策,規定自2020年7月31日后法定監護人在西城區取得房屋所有權證書的家庭,適齡兒童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
此外,自2020年7月31日后戶籍從本市其他區遷入西城區的個人居民戶籍適齡兒童申請入小學時,不再對應登記入學劃片學校,全部以多校劃片方式在學區或相鄰學區內入學。對學區房進行了整改。
近幾年,上海、深圳、寧波等地也出臺了教育政策,著手于解決教育資源公平的問題。其實不論是校外培訓機構的爆發增長還是學區房的熱門搶手,根本原因都是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公平導致了家長的焦慮。
4、未來大學或將回歸根本
在未來政策將全面支持職業技術人才的背景下,我國大學將可能回歸根本。真正的大學是培養思想、思考方法和學習習慣,以后大學將回歸本質,主要在招募本身具有深度思考特質的學生。這點從近幾年語文在高考中的比重不斷加中可以看出。
2017年以來,語文學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逐漸的凸顯。至今,高考語文除了分值比重的增加之外,還加深了學科的深度,現在不只考文學,還涉及到哲學、歷史、考古、經濟、科學等方方面面。
在未來我國人才的分流將更加的合理,且同時我們如今意義上的大學將有所減少,職業家屬學校與大學合并而成為的職業大學將逐漸增多。
5、職業技術學校與大學合并成為趨勢
截至2020年我國目前共有21所職業技術大學,在本科院校中的占比非常的少。未來,隨著我國政策對于職業教育的鼓勵,更多的職業技術學院將和大學合并,成為具有本科資質的職業本科。與高校合并了之后的職業技術學院將在硬件技術和軟件師資方面都得到了代際提升。
其實不論是對于職業技術型人才的重視鼓勵,還是政府對教培機構、學區房等領域的整改,國家傳達出來的內容是,大學和高職并無高下之分,要讓現在的年輕人能夠有一份技能傍身,社會不再浮躁,擁有穩定的工作和安定的生活。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教育培訓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教育培訓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教育培訓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教育培訓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