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深度!一文帶你了解2021年中國應急產業市場現狀及發展前景
2020年疫情沖擊對我國應急體系造成了較大沖擊,疫情過后我國應急產業發展受到各方重視。本文通過各種圖表對應急產業的內涵、分類、細分產品、發展歷程和應急產業推動力進行了詳細介紹,并基于現有市場數據和行業發展情況對應急產業市場規模進行了測算,與此同時,也對應急產業未來市場規模進行了預測,預計到2026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將達到3.7萬億元。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聚光科技(300203)、先河環保(300137)、海康威視(002415)、大華技術(002236)、烽火通信(600498)、威海廣泰(002111)、同方股份(600100)、威創股份(002308)等。
本文核心數據:自然災害直接經濟損失,公共健康領域財政預算、公共安全領域財政預算、市場規模測算。
1、應急產業內涵分析
發事件的應急應對離不開各類應急物資的保障。對于突發事件預防所需要的感知預警類產品及預防和防護類產品、突發事件處置所需的應急救援產品、突發事件各階段應對所需的服務都屬于應急產品。當社會對應急產品的需求持續增加,當參與應急產品或服務相關的經濟活動日益頻繁,當應急產品可以一定程度上在市場作用下生產供給,就逐漸地形成了應急產業。
應急產業是指在應急管理的預防與應急準備、預警與監測、應急處置與救援、事后恢復與重建四個階段,為滿足應對各類突發事件的需求,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穩定,向國家和社會公眾提供各種應急功能產品和服務的各類社會經濟主體的集合。
應急產業以滿足應急管理的資源需求為導向,以提供應急管理四個階段所需的應急資源為核心,并以應急資源體系的核心能力建設為重點。通過核心應急資源及其相關產業的建設,帶動整個國家應急產業的發展,進而提升國家應急資源的綜合供給能力。
2、應急產業分類
(1)按應急產業產品分
根據中國工信部2020年12月發布的《安全應急產業分類指導目錄(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中對于安全應急產業分類,應急產業可以分為安全防護類、監測預警類、應急救援處置類和安全應急服務類。
(2)按應急環節分
在國家的《安全應急產業分類指導目錄(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出臺前,常規使用最多的分類方式是按照應急環節劃分,應急產業可以分為應急前、應急中、應急后和綜合應急四大類。
3、四大類細分應急產品類型
我國目前的監測預警行業主要分為自然災害監測預警產品、事故災難監測預警產品、公共衛生事件監測預警產品和社會安全事件監測預警產品四大類型,以下為四大類型應急產品細分領域的分類情況和介紹:
4、目前行業正處在提升綜合應急管理能力階段
截止目前,我國應急產業可以分為四大階段,分別是2003年之前的分部門、單災種的應急管理模式、2003-2007年初步形成應急管理體系、2008-2012年深化建設應急管理體系以及2013年之后的提升綜合應急管理能力。“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會持續提高綜合應急管理能力。
5、災難經濟損失大推動應急產業需求
全球范圍內應急產業發展的最大驅動力都是各種災難的發生,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每年會對我國人民生民財產安全成巨大影響,在我國歷年來的財政支出中有對于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領域的專項預算支出。因此,自然災害和事故災難每年經濟損失,以及我國在公共衛生和公共安全領域支出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我國應急產業的需求。
(1)自然災害最高損失達5800億元
我國自古以來就是多災多難的國家,經多部門核定,2020年,我國氣候年景偏差,主汛期南方地區遭遇1998年以來最重汛情,自然災害以洪澇、地質災害、風雹、臺風災害為主,地震、干旱、低溫冷凍、雪災、森林草原火災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
總的來看,2011-2020年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呈現較明顯的波動趨勢,但總的來說,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保持在2500億元以上,2020年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3701.6億元,同比上升13.16%。
但從受災人口層面來看,2011-2020年我國自然災害受災人口和受災死亡失蹤人口均呈現波動下降趨勢,2020年我國自然災害受災人口為1.38億人次,受災死亡失蹤人口為591人。
2021年1-5月,我國自然災害造成的經濟損失達到148.7億元,自然災害受災人數為0.16億人,受災死亡失蹤人口為44人。
(2)事故災難不限于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失
近年來,我國事故災難頻發,隨著社會的發展,事故種類也日漸增多。回顧2020年事故災難來看,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大致分為工作人員操作不當導致嚴重事故、設施設備老化導致嚴重事故、違規改建導致嚴重事故等。這些事故災難會導致較嚴重的災難后果,包括但不限于人員傷亡和直接經濟損。
6、公共健康領域和公共安全領域開支為應急產業發展奠基
公共衛生領域一直以來都是我國財政投資的重中之重,2016-2020年我國政府在公共健康領域財政支出呈現逐年上升趨勢,2010-2020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2.62%,2016-2020年年復合增率為5.93%。
從每年我國公共安全支出來看,2018年之后隨著我國公共安全形勢趨向穩定,在公共安全領域財政支出趨于穩定,2016-2021年財政公共安全領域預算平均增速為4.46%,但2019年和2020年兩年年均增長率為負,2020年公共安全領域財政預算同比下降0.19%。
7、2020年應急產業市場規模達到1.79萬億元
疫情過后,“十四五”規劃對于應急產業予以高度重視,各省市紛紛出臺了各種應急產業支持政策規劃,為應急產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根據工信部公布數據來看,2016-2018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為1.01-1.24億元,再結合我國應急產業實際增長率情況,前瞻對2019-2020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進行了測算,2020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約為1.79萬億元,同比增長15.58%,2016-2020年應急產業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為16.3%。
8、2026年應急產業市場規模或將達到3.7萬億元
2020年在應對新冠疫情時,我國應急體系暴露出了諸多問題,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完備應急體系的構建也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十四五”規劃中應急產業相關關鍵詞成為了熱門詞匯,“應急”兩個字出現了40次,同比“十三五”期間,“應急”兩個字在其中只出現了1次,足以反映出國家對應急體系建設的重視。
因此前瞻預計這或將為應急產業帶來重大利好,基于工信部數據和前瞻估計的市場數據來看,前瞻預測到2026年我國應急產業市場規模或將達到3.7萬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3%。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應急產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產業鏈咨詢、產業圖譜、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IPO募投可研、招股說明書撰寫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應急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應急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應急行業未來的發展前景做...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