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4年增長600%,可能嗎?
近日,工信部在其網站上公布了《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根據《規劃》,預計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而2012年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汽車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僅為8368輛和8159輛,也即到4年后的2015年增長超過600%,這現實嗎?
推廣困難重重
技術成熟程度、研制成本和配套設施目前的狀況是新能源汽車推廣的不利因素。技術程度不高,關鍵設備與產業化有待突破,這些因素都極大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產品開發和市場的推廣。
新能源汽車目前遇到的最大的尷尬莫過于市場的不認可,雖然現在政府推出補貼政策,但是新能源汽車市場并不成熟,客戶面臨使用成本增加、維修難度加大以及轉換投入增多等諸多問題。目前相對成熟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是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以當前的規模和成本,僅電驅動成本就在八萬塊塊左右。
資料來源: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一部汽車按照現在的理解,如果跑到160公里以上,大約需要電池容量達到20千瓦,電池成本就要到2萬美元。高昂的成本將嚴重制約新能源汽車的消費,即使有政府補貼,但政府補貼主要是初期引導。比如美國政府可以補貼8000美元,補貼數字還是非常大的,但跟額外增加的成本來講,補貼金額仍不能抵消其所帶來的成本增加。
目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最大阻礙在于基礎服務配套設施(如充電站等)嚴重不完善,從而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力度。純電動汽車以及充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都需要電源等基礎設施的支持,如果政府財力不能給予足夠的補貼,或者無法建成完善的充電設施,那么汽車生產企業的投入將面臨較大的風險。
此外,消費者的認知程度也是影響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重要因素,認知風險可以理解為消費者對購買結果的“不確定性”和“后果的危害性”認識。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可能存在的認知風險主要包括安全風險、性能風險、方便性風險等。
心有余而力不足
目前,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是政府支持和市場潛力。
2009年出臺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提出,到2011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約占乘用車銷售總量的5%左右。據前瞻資訊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乘車車銷售1370萬輛,同比增長2.8%。按照5%的占比計算,2011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應該達到68.5萬輛。
2012年1月12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汽車整車企業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分別僅為8368輛和8159輛,這與2009年提出“乘用車銷售總數的5%”的目標相差近百倍。
日前,《新材料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公布,根據《規劃》,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也即到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將較2011年增長600%。
筆者認為,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市場的接受程度加快,接下來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增長速度將會進一步加快,但是要達到年均150%的增幅是不現實的,政府層面的宏大規劃未必能讓市場完全吸收。但新能源汽車確是實實在在地“火”一把。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