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2020年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B端市場潛力待挖掘
從1999年首家第三方支付平臺誕生至今,第三方支付已經走過了20年的發展歷程。2002年中國銀聯成立,到支付寶、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企業橫空出世,再到2011年央行發放首批支付牌照后行業的規范發展,我國第三方支付從無到有,不斷成長。如今第三方支付行業蓬勃發展,不斷開拓線下市場,進一步覆蓋人們的生活,普及率也逐年上升。
第三方支付解析
第三方支付是指第三方支付機構在付款人與收款人之間提供的銀行卡收單、網絡支付、預付卡的發行與受理以及中國人民銀行確定的其他貨幣資金轉移服務。其中,網絡支付業務又包括固定電話支付、互聯網支付、移動支付、數字電視支付以及貨幣匯兌。
第三方支付市場產業鏈條復雜,參與方眾多。其中,主要參與方有消費者、服務商、商戶以及監管部門。服務商又包括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和清算機構;第三方支付機構又包括連接消費者的賬戶側支付機構和連接商戶的收單側支付機構。
交易規模不斷增長
2000年左右,中國掀起了電子商務的探索熱潮,電子商務的起步孕育了商戶線上收款需求,從而為第三方支付機構創造了企業服務契機。隨后在互聯網熱潮的推動下,航空、旅游、教育、保險、零售、金融等眾多產業也紛紛開始了互聯網轉型,物資流、資金流和信息流的線上化促使了各行各業支付方式的線上扭轉。這為第三方支付機構深耕產業支付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
2013-2019年,我國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逐年增長,2019年達到250萬億元,與2018年相比增長20.2%。不過從整體來看,近年來市場規模增速在逐漸放緩,主要是因為近年來監管政策趨嚴,監管下第三方支付無法進行大筆金額交易,影響了整體第三方支付行業的發展。
2020年一季度,由于疫情影響,線下消費類交易規模大幅減少,第三方支付綜合支付市場交易規模僅為64萬億元,同比下降3.7%。
移動支付發展迅速
從第三方支付交易結構來看,移動支付占據了較大的市場份額,達到62.8%。以往在非現金支付中,線下POS機刷卡是人們常用的第三方支付手段,因此銀行卡收單的規模占比比較高;而隨著移動互聯網、智能手機以及4G、5G網絡的快速發展,線下掃碼支付、NFC等支付方法不斷普及,移動支付規模大幅增長。
牌照拔高行業壁壘
2011年,央行發放首批支付牌照,行業開始進入規范化發展,同時,牌照也給行業構建了較高的壁壘。截至2020年9月,我國共發放非金融機構支付業務許可證9批,現存仍未到期或仍未被注銷的牌照公司共有242家。從牌照數量來看,目前仍未到期或仍未被注銷牌照數量有384張,其中銀行卡收單62張,預付卡發行與受理147張,預付卡受理6張,互聯網支付108張,移動電話支付48張,數字電視支付5張,固定電話支付8張。
競爭格局基本形成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加之線上流量場景已趨向壟斷且達到飽和期,線下場景成為第三方支付巨頭要挖掘的金礦。目前,我國第三方支付競爭格局已基本形成,微信支付(騰訊金融)和支付寶等機構憑借著二維碼支付,搶占線下市場,在第三方支付市場占據較大的份額。
2020年一季度,支付寶、騰訊金融和銀聯商務分別以48.44%、33.59%和7.19%的市場份額位居前三位,三者市場份額總和達到89.21%,行業集中度較高。
2025年預計超過500萬億元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更注重體驗,消費升級將繼續成為第三方支付行業發展的推動力。此外,雖然當前C端支付占據了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的絕大部分,但行業新增用戶流量已經趨向飽和。而隨著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的改革,B端支付伴則有望迎來新生,成為第三方支付的一大增長點??傮w來看,未來我國第三方支付行業規模將持續穩定增長,2025年預計突破500萬億元。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第三方支付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有機化學原料制造行業界定、政策環境與經濟環境;有機化學原料制造行業產業鏈;有機化學原料制造行業發展狀況;有機化學原料制造行業競爭狀況;領先有...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