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體外診斷行業投融資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分析 資本市場趨向理性【組圖】
融資案例減少一半
近年來,體外診斷產業發展迅速,資本市場火熱。2018年,體外診斷融資案例達79件,融資規模接近百億元。2019年,共有33家體外診斷企業完成融資,融資規模約為48.28億元,數量和規模均比上年減少一半。
體外診斷行業融資下滑的原因,首先離不開資本寒冬的影響;其次,2018年融資超過10億元的獨立醫學實驗室這一細分領域在2019年并沒有獲得融資。值得一提的是,雖然2019年融資時間少于2018年,但融資過億的案例與2018年的18件相差不大,2019年為17件。2020年上半年,體外診斷領域共有15件融資案例,但融資規模高達94.33億元,這主要得益于華大智造10億美元的B輪大額融資。
從融資案例來看,融資過億的大多是基因測序相關企業,同時,雖然大部分企業扎堆在腫瘤液體活檢領域,但超億元融資案例中也有單細胞技術等新力量。
資本青睞初創企業
從融資輪次來看,2019年體外診斷融資中主要以A輪和B輪為主,體外診斷市場依然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其中,A輪融資案例數量占2019年體外診斷融資總數的22.6%,B輪占32.3%。但從融資規模來看,戰略融資則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達到35.0%,2019年出現了較多的大額融資,如2019年5月10日華大智造獲2億美元戰略融資。
政策體現四方向:降價格、控使用、強監管、促發展
我國體外診斷行業的高速增長,離不開政策的推動。近年來,國家部門出臺了多項關于體外診斷領域的政策,降價格、控使用、強監管、促發展是2019年政策的四大方向。政府出臺了多條政策,對醫療器械唯一標識系統、器械生產質量管理規范等方面做出了進一步的規定。
專科化發展或成未來發展趨勢
近年來,我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實驗室數量正在快速增長,2010年獨立醫學實驗室數量僅有89家,至2020年3月初,數量達到1570家,業務量占整個醫學檢驗市場的3%左右。動脈網預測,第三方檢驗市場的快速發展是體外診斷行業的一大發展趨勢。或者說第三方醫學實驗室可能向專科化發展,分化為技術專科化實驗室、疾病專科化實驗室、綜合實驗室等專科化實驗室是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金域醫學、迪安診斷、艾迪康和達安基因已經占據我國第三方醫學檢驗市場70%以上的市場份額,接下來,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的企業在行業競爭中將日趨艱難,打造品牌、積累資金優勢是中小企業實現彎道超車的途徑之一。
在資本市場迎來寒冬的趨勢下,體外診斷企業雖然受到影響,但資本依然青睞該領域,多家企業仍獲得高額融資。作為技術驅動型的行業,隨著新技術、新產品的不斷涌現,這一領域還將保持著高速增長,體外診斷行業仍然值得期待。
以上數據來源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體外診斷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規劃、產業申報、產業園區規劃、產業招商引資等解決方案。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體外診斷(IVD)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體外診斷(IVD)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體...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