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消費金融市場現狀與發展趨勢 LPR報價改革引導市場利率下行【組圖】
LPR報價改革,實行市場化定價
LPR(Loan Prime Rate)即貸款基礎利率,是金融機構對其最優質客戶執行的貸款利率,其他貸款利率可根據借款人的信用情況,并考慮抵押、期限、利率浮動方式和類型等要素,在LPR基礎上加減點確定。從這個意義上講,LPR 構成了商業銀行對客戶的貸款定價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2019年8月17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改革完善了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的形成機制。公告對現有LPR報價做出了三大改變:增加報價品種(增加五年期LPR報價),增加報價銀行,改變報價機制(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 主要為MLF利率)加點的方式取代之前盯住貸款基準利率模式)。其目的是引導貸款利率定價從參考貸款基準利率轉向參考LPR,打通政策利率和實際貸款利率的傳導通道。
作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嘗試,2013年,LPR集中報價和發布機制正式運行。但引入以來,LPR各家報價行不是參考貨幣市場利率而是參考貸款基準利率報價,未能體現市場利率的變化。在相當長的時間內,LPR幾乎與貸款基準利率完全同步變化。2018年以來,隨著央行加大力度支持實體經濟,貨幣政策相對寬松,MLF操作利率長期維持在3.3%水平,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也長期維持在1.1%水平上,但同期LPR一直維持在4.31%左右,沒有體現出貸款利率市場化工具的作用。
本次LPR改革的核心是完善形成機制,建立“公開市場操作利率加點”的操作模式,這種操作模式主要有以下特點:
利率“雙軌并一軌”,引發貸款利率下行
目前我國的貸款利率上、下限已經放開,但仍保留存貸款基準利率,存在貸款基準利率和市場利率并存的“利率雙軌”問題。銀行發放貸款時大多仍參照貸款基準利率定價,特別是個別銀行通過協同行為以貸款基準利率的一定倍數(如0.9倍)設定隱性下限,對市場利率向實體經濟傳導形成了阻礙,是市場利率下行明顯但實體經濟感受不足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當前利率市場化改革需要迫切解決的核心問題。
LPR的改革,綜合考慮了銀行獲取資金成本(主要包括央行投放市場資金利率、存款利率)以及銀行風險成本,實現貸款利率與存款利率的有效橋接,使利率傳導機制暢通,中小企業貸款能夠有效享受到利率下降所帶來的福利,降低實體經濟的融資成本。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7-2019年,一年期MLF市場操作利率整體維持在3.3%左右,而一年期LRP報價長時間維持在4.31水平上。
2019年8月17日,LPR報價改革新政實施,引發一年期LPR下行,反映了利率傳導機制逐漸暢通,可通過下調MLF利率帶動實際貸款利率下行,被市場認為是新的“降息”方式。
新政下房貸利率下限有所上升
——房貸利率變遷
當前首套、二套房貸利率下限為基準利率7折、1.1倍,實際執行中,銀行根據房地產調控形勢適當上浮。目前全國平均首、二套利率為基準利率上浮11%、18%。
——新政下房貸利率下限有所上升
2019年8月25日央行發布關于新發放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利率調整的公告》,自2019年10月8日起,要求房貸利率下限由基準利率倍數改為LPR加點確定,其中首套房貸利率不低于相應期限LPR,二套房利率不低于相應期限LPR+60基點。
2017-2019年9月,中國5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為4.90%。政策調整前,首、二套房貸在實際執行中利率最低值為基準利率0.92倍、1.1倍,即4.51%和5.39%。
2019年8月-9月,五年期LPR長期維持在4.85%,假設10月份五年LPR仍為4.85%,則調整后,首、二套房貸實際執行最低利率分別為4.85%和5.45%,利率下限有所上升。
極少數執行利率低于利率下限(4.85%)的城市,短期有小幅抬升的壓力,但若后期LPR下行,利率下限對執行利率的限制將弱化。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消費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通過對大量一手市場調研數據的前瞻性分析,深入而客觀地剖析中國當前消費金融行業的發展環境、行業現狀和市場需求特征,行業細分領域發展潛力,行業典型企業經營模式...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