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看CAR-T細胞療法發展現狀與趨勢 中美引領研發風潮
高治療成本制約規模化發展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中文全稱叫做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是細胞治療領域中最熱門的分支療法之一。簡單地說,CAR-T療法是通過基因改造技術,在T細胞(人體內一種重要的免疫細胞)上加入一個嵌合抗原受體,從而讓免疫T細胞不僅能夠特異性地識別癌癥細胞,同時可以激活T細胞殺死癌癥細胞。
目前,CAR-T療法主要用于治療血液瘤。以Car-T療法為代表的細胞及基因治療相對于當下的藥物治療具有更精準,更強效,更低毒,更廣譜等優勢,有望成為現有藥物治療手段的重要補充和協同,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
由于前期研發成本高,導致CAR-T治療費用高企,而價格昂貴是CAR-T最令人詬病的地方,也是現階段制約其大規模市場化的主要因素。全球各個國家都在積極探索醫保覆蓋CAR-T治療費用的可行性方案。今年2月,美國醫保與醫助服務中心率先宣布將CAR-T細胞治療正式納入醫保;5月份日本中央社會保險醫療協議會批準將諾華的CAR-T細胞治療產品Kymriah于5月22日起納入醫保,定價約335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210萬元)。通用型CAR-T、非病毒載體CAR-T等下一代療法已經進入眼簾,有可能引領CAR-T由小眾變為基礎癌癥療法。
在制備方面,由于病毒載體在制備時間、監管以及潛在的插入誘變等局限性,非病毒載體轉導CAR-T的相關試驗在快速增加。
中美引領CAT-T療法研發
截至2019年5月,全球CAR-T治療臨床試驗登記項目507項,主要分布在中國和美國,歐洲、日本和南半球的臨床試驗數量要少得多。這與接受和投資新興療法的意愿、衛生監管政策以及社會差異都相關。具體來看,中國以224例CAR-T治療臨床試驗居于全球首位,美國以186例位居第二,兩國分別占全球試驗總數的44%和37%。
從地區分布來看,臨床試驗數量主要集中在美國得克薩斯州和中國北京,兩地試驗數量均突破40例,排名全球地區第一和第二位;賓夕法尼亞州、加利福尼亞州、馬里蘭州、廣東省和上海市的CAR-T試驗數量均超30例,位列第二梯隊;江蘇省、華盛頓州和紐約州臨床試驗數量突破20例,歸為第三梯隊。三大梯隊的數量差別不大,競爭激烈。
在CAR-T療法相關專利上,中美兩國也是名列前茅。目前,CAR-T細胞療法相關的1914個專利文件,它們分屬于399個專利家族。專利家族指的是同一項發明,由于專利保護的地域性和局限性,需要在不同地區和機構進行重復申請。按專利申請人所在地區分,美國和中國科研人員分別占專利申請人總數的39%和33%。按專利家族的數目統計,美國遞交的專利家族數目達209個,排名第一,而中國遞交的專利家族數目為101個,位居第二。
1914個CAR-T細胞療法專利申請中49%由醫藥公司遞交,其中瑞士諾華是遞交專利方面的領頭羊,申請的專利家族數目達到29個,總計申請178項專利。從下表可看到,全球CAR-T細胞療法相關專利數量排名TOP 10的公司中,中國公司占據一半,分別是蘇州普羅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大未名生物工程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優卡迪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科濟生物醫藥有限公司和北京馬力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5家公司共計申請專利35項,申請的專利家族達59個。
在申請CAR-T相關專利的科研機構中,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申請數量在全球遙遙領先,專利家族數量達到54個,申請的專利達到428項。中國只有解放軍總醫院躋身全球CAR-T細胞療法相關專利TOP 10科研機構,專利家族數量達5個,申請的專利10項。
更多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全球精準醫療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精準醫療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精準醫療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精準醫療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