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國網絡電視劇市場分析與發展趨勢 制作方分賬模式逐步發展中【組圖】
網絡劇關注度與影響力持續走高
隨著網絡劇內容品質的額高以及制作水準的提升,加之用戶觀劇習慣的形成和播出平臺的積極推動,網絡劇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已經成長為網民所了解、認可的一種文藝形式。2018年,網絡劇的關注度和影響力持續走高,出現了多部印發網絡廣泛關注或特定圈層高度關注的作品。
獨播網綜平臺分析
2018年,在愛奇藝、騰訊、優酷獨播上線的網絡劇總數達到185部,占全年上線網絡劇的84.9%。近年來,各主要播出平臺大力培養創作團隊,全面參與網絡劇策劃、制作、發行流程,2018年以來,大部分頭部劇集均有視頻網站的深度參與。同時,各視頻平臺一方面繼續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在制作、傳播環節根據自身情況制定發展策略。例如,騰訊、優酷將重點放在自制劇、定制劇上,愛奇藝則在深度參與自制劇、定制劇的基礎上,以較為開放的姿態,為眾多腰部尾部成片作品提供傳播渠道,此外還在傳播環節力推“愛青春劇場”、“奇懸疑劇場”,打造垂直品牌。
付費觀看成網絡劇通行收看模式
2015年,第一部付費觀看的網絡劇《盜墓筆記》在愛奇藝上線,愛奇藝網站付費會員新增數量迅速提升,就此開啟了網絡劇市場付費觀看的模式。2018年,上線的218部網絡劇中,在播期間有207部需付費觀看,占比達到95%,根據2017年和2018年付費網絡劇總體數量的對比分析來看,如果說2017年付費觀看是主要的觀看模式,那么2018年付費觀看已成通行收看模式。
廣告仍然主要集中在熱門劇集
2018年,我國熱門網絡劇集依然是廣告的主要投放對象,尤其是“創意中插廣告”和“創口貼廣告”,據不完全統計,部分熱門劇集的廣告少則有十幾個品牌,多則可達到幾十個品牌。此外,廣告的投放節奏也相對靈活,根據劇集的熱度隨時增減廣告數量,如《延禧攻略》,初期的廣告相對較少,隨著節目的熱播,廣告也逐漸增加,在節目更新完畢后,整體廣告數量明顯少于熱播期,還有部分劇集的廣告,也會隨著劇集更新完畢而全部下線。
制作方分賬模式逐步發展中
近一兩年來,受到網絡電影分賬模式的啟發與影響,我國網絡劇的分賬模式也開始逐步發展,并且當前分賬模式主要針對中小成本的腰部作品。視頻網站作為平臺方不直接投資或買斷版權,而是根據實際傳播效果與合作方進行分成,這一模式有利于降低平臺方的成本和采購風險。目前,高投入、大制作的頭部內容尚未參與分賬模式。目前我國主要視頻網站的分賬模式各不相同,具體見下圖。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與典型案例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電視劇行業的發展環境以及發展現狀;全媒體時代電視劇轉型升級迫切性;國外電視劇行業轉型升級情況;中國電視劇制播體制、創作、營銷以及投融資轉型升級情...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