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現狀與趨勢分析-下游經濟回落行業放緩【組圖】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工業機器人已經初具規模,目前我國已生產出部分機器人關鍵元器件,開發出弧焊、點焊、碼垛、裝配、搬運、注塑、沖壓、噴漆等工業機器人。一批國產工業機器人已服務于國內諸多企業的生產線上、一批機器人技術的研究人才也涌現出來、某些關鍵技術已達到或接近世界水平。
受制于下游行業發展不景氣,中國工業機器人產量增速放緩
2018年度,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出現高開低走的態勢,增速有所放緩。受宏觀經濟影響,國內汽車、電子等機器人下游行業發展受限,機器人需求增速放緩。2018年度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累計達14.8萬臺,同比增長4.6%。同時,國內工業機器人行業由于競爭加劇、廠商擴產等因素導致產品價格持續下探。價格下降,有利于我國工業機器人的推廣,但短期內行業利潤將面臨沖擊,具有資金優勢及技術積累的企業有望勝出。
工業機器人作為工業自動化的通用設備,是“機器換人”核心設備。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IFR)統計,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37920臺(其中,34671臺由中國機器人供應商安裝),比2016年增加約59%,繼續成為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2012-2017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約為43%。但是,與制造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制造業自動化程度尚處于較低水平。
2018年,在經歷貿易戰和經濟增速下滑的雙重。自2016年開始,中國工業機器人累計安裝量位列世界第一,發展速度史無前例。2018年,中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但2018中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增幅有所下降,僅為2017年的三分之一左右。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預測,2019年銷量預計提速。
我國工業機器人市場發展較快,約占全球市場份額三分之一,是全球第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當前,我國生產制造智能化改造升級的需求日益凸顯,工業機器人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據IFR統計,2018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額達62.3億美元,預測2024年銷量額將超過190億美元。
國內機器人密度指標較歐美國家還有進步空間
衡量機器人密度的方法有兩種:制造業中每萬名生產工人所占有各種用途工業機器人的數量;汽車制造業中每萬名生產工人所占有各種用途工業機器人的數量。
按第一種方法,2017年,全球平均機器人密度為85臺。自2010年開始,韓國一直是全球機器人密度最大的國家,2017年,韓國再次上榜,機器人密度為710臺,主要原因是近幾年汽車行業和電氣/電子行業持續增加了機器人安裝量。新加坡以658臺緊隨其后,如此高的機器人密度主要是制造業的從業人員數量少以及機器人安裝量持續增加引起的。德國機器人密度排第三,為322臺;日本機器人密度排第四,達308臺;美國增加至200臺。
近幾年,中國由于機器人安裝量顯著增加,故機器人密度也快速提高,2017年機器人密度為97臺,比2009年的11臺增加近8倍。在最新數據統計中,中國的機器人密度位于全球排名的第21名,政府也不斷通過政策扶持,欲在2020年之前,將中國打造為全球自動化程度前十的國家,在產業政策《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規劃到2020年實現工業機器人密度達到150以上,到2020年之前國產工業機器人年銷量達到10萬臺。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工業機器人行業產銷需求預測與轉型升級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工業機器人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工業機器人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工業機器人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