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帶量采購成效顯著,倒逼藥企改革
2019年3月20日,全國多地將生效執行“4+7”帶量采購實施方案。目前,國內11個試點城市相繼發布落實藥品集中采購工作細則。帶量采購給整個醫藥行業帶來新一輪洗牌,而在這個過程中,創新型藥企和大型藥企將進一步做大做強,贏得更大的生存空間。
中國藥品采購模式演變
從20世紀90年代開始,國家加大對醫藥市場管理,《關于進一步治理整頓醫藥市場意見的通知》、《醫藥行業關于反不正當競爭的若干規定》等文件相繼出臺,以規范市場行為,并將藥品作為特殊商品加以管理。
根據發展歷程,中國藥品采購制度可以劃分為探索、起步、發展三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2000年以前)重點是整治藥品回扣,各地探索定點采購。
第二階段(2000年-2005)主要是以醫療機構為采購主體,以市(地)為最小組織單位。在這階段招標采購是集中采購的主要方式,除此還可選擇其他集中采購方式。第三階段(2006年至今)推行以政府為主導,以省為單位的網上藥品集中采購。具體包括招標采購、直接掛網采購、議價談判、定點生產、特殊采購五大類。
從第三階段開始,衛健委開始大力建設藥品集采平臺。藥品集采平臺運用現代信息和網絡技術實行藥品網上采購,使得藥品采購更加便捷和高效,并且實現采購全過程的公開透明和陽光操作,加強對醫療機構合理用藥的監督。通常情況下,藥品集采服務平臺主要包括信息發布系統、藥品招投標子系統、藥品采購交易子系統和藥品監管子系統四個子系統。
帶量采購和過往的藥品招標采購政策不同。此前的藥品招標只是各省招標平臺與藥企制定最高售價,不保證藥品采購量,因此藥企降價意愿不足,帶量采購的本質其實是國家主導的以量換價,促使藥企在招標過程中充分競爭,驅動藥品降價。
試點城市啟動時間集中在3月
目前,“4+7”帶量采購在試點城市的推進速度較快,啟動時間節點基本集中在3月份,預計未出臺具體辦法的成都、深圳也將在近期出臺。各地“4+7”方案基本與上海保持了一致,價格方面,對于在上海未談判成功品種,各地均要求繼續談判降價,降價成為4+7的主旋律,對于采購量較大的城市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成都,價格談判預計會較為順利,采購量較少的城市,價格降幅有多大,還需進一步觀察。目前看,4+7的價格能否在2019年全國聯動仍不確定,各地政策仍存在不一致。但在4+7在試點城市的推動已經全面展開,預計后續第二批藥品帶量采購將會在第一批運行穩定后推出。
成效初顯,藥品降價明顯
目前,來看,代價采購很大程度的降低了藥品的價格。以上海為例, 2018年12月6日,上海市陽光醫藥采購平臺公布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擬中標結果。從中標價格來看,降幅超過之前市場預期(降價30%-40%)。據統計,此次中標藥品降價幅度在70%以上的有10個,降價幅度在40%-70%之間的有8個,降價幅度小于40%的僅有7個,其中降價幅度最高的藥品是恩替卡韋片,降幅達94.12%,降幅最小的也達到7.19%。
帶量采購除了使得藥品價格下降以外,也對原有仿制藥流通體制進行變革。據統計,上海地區帶量采購中仿制藥占比達88%、原研藥占比達12%。我國原來仿制藥商業模式類似創新藥,注重營銷,學術推廣費用和銷售費用均較高,而通過帶量的方式去除銷售環節,加快醫療機構回款降低商業費用。
或將利好DTP藥房模式,增強藥企創新能力
在帶量采購這場博弈中,試點城市60%的市場份額已由中標產品獨占,只有40%的院外市場留給未中標產品去競爭。但畢竟中標藥企為少數,大批藥企的產品被拒之門外,無法進入公立醫院的市場。
在政策和生存壓力的驅動下,藥企必將加大院外銷售渠道布局,將銷售重點轉向院外已成必然,也將賦予院外藥房更多的機會。接下來大規模的轉移和承接,對于上下游企業來說,無疑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長期來看,帶量采購品種會逐漸擴展,涉及品類會越來越多。藥企急需拓展有潛力的院外渠道,作為搶占市場份額的有力抓手。同時,藥店進貨渠道將得到拓寬,且銷售的品種也將更加多元化。在此過程中,直接對接生產企業,且專業服務能力更強的業態--DTP藥房更有可能承接利好。目前,國內幾個龍頭上市醫藥連鎖企業均有布局DTP藥房。
短期來看,快速布局院外渠道,搶占市場份額至關重要,然后帶量采購在全國推行已是大勢所趨。在這場大變革中,藥企想在院內和院外市場都分得一杯羹,創新能力將成突圍的關鍵。
而目前,我國藥企在藥品研發能力較弱,究其根本,在于研發支出力度不夠。據統計,2018年,我國醫藥各子行業的年平均研發費用最高僅64.93億元,最低的不到10億元,研發占比不超過6%。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即使是我國醫藥行業龍頭企業——恒瑞醫藥,2018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支出僅17.37億元,研發支出占比僅13.94%。
在降價幅度一定的情況下,帶量采購后仿制藥企業若想提升利潤水平,必須在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降低制造成本,或者通過精細化管理降低管理費用。仿制藥企業將由銷售競爭為主,轉為成本競爭為主。所以,帶量采購激進的降價方式將倒逼企業加速轉型升級,未來有生產成本優勢和品種數量優勢的企業將逐漸勝出。
以上數據來源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民營醫療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民營醫療行業的發展背景、產銷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民營醫療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民營醫療行業未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