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醫療信息化政策發展與市場機會分析 2019年投資機會存在哪些?【組圖】
一、第三階段發展機遇初現,互聯網醫療走上規范發展道路
世界衛生組織將醫療信息化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醫院管理和臨床信息化、區域衛生信息化、個人健康管理:1)第一階段是建設醫院管理系統(HIS),主要針對醫院收費、掛號等基礎服務;在HIS的基礎上,醫院將以診療為核心進行電子病歷等臨床信息化(CIS)系統的建設。2)第二階段,在CIS系統與HIS系統實現數據互聯互通、實時共享之后,通過區域內多家醫療機構診療業務和管理信息的集成整合,打造區域醫療資源的互聯互通和合理轉移。第三階段,打造互聯網醫療,對廣大個體健康管理進行信息化,包括在線問診、醫藥配送等。
總體來看,信息化建設由"點"到"面",從滿足醫療需求到實現醫療服務的全民覆蓋,最終目的是通過信息化實現醫療效率的提高、醫療資源的有效聯通及共享。
根據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披露的數據,國內HIS細分項目平均滲透率為32.82%;CIS細分項目平均滲透率為26.02%,同時國內僅有37.4%的醫院參與區域醫療信息化的建設。由此可見行業仍存較大空間,醫療機構的信息化建設處于由第一階段向第二、第三階段不斷完善的過程。
第三階段發展機遇初現,互聯網醫療走上規范發展道路。2016年《關于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出臺,提出規范和推動“互聯網+健康醫療”服務的要求,首次將醫療大數據上升至國家層面;2018年9月14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個文件,對“什么可以做”、“怎么做”進行明確,為互聯網醫療的長遠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二、頻出的利好政策推動行業加速發展
2009年起醫療信息化作為醫療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之一,成為了醫療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頻出的利好政策推動行業加速發展。2017年以來政策利好加碼表現在兩方面:具體發展目標和期限的設定以及建設要求的細化。《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關于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關于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均為醫療信息化的發展設定了明確目標。
三、2020年成為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節點
根據上述政策,整理出醫療信息化發展的具體目標,包括三大類:
第一,醫院信息互通共享及提高醫療服務效率:到2020年,實現三級醫院院內醫療服務信息互通共享;到2020年,三級醫院預約時段精確到1小時以內,并優先向醫療聯合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預留預約診療號源,推動基層首診,暢通雙向轉診;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分時段預約診療、智能導醫分診、候診提醒、檢驗檢查結果查詢、移動支付等線上服務。
根據《“十三五”全國人口健康信息化發展規劃》等政策要求,國家衛生統計信息中心已經開展了四期國家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標準化成熟度測評,但截止到2017年末僅有90家醫院獲得了相應評級,占醫院總數的0.43%;多數醫院評級在4-5級之間,離滿級10級還有一定差距,未來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第二,電子病歷的建設:《關于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指出,到2019年,所有三級醫院要達到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分級評價3級以上,即實現醫院內不同部門間數據交換;到2020年,要達到分級評價4級以上,即醫院內實現全院信息共享,并具備醫療決策支持功能。《關于深入開展“互聯網+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活動的通知》中也指出,到2020年實現電子健康檔案數據庫與電子病歷數據庫互聯對接,全方位記錄、管理居民健康信息。
同時,第一責任人和牽頭部門已經明確,有助于電子病歷建設的有序推進。《通知》指出:電子病歷信息化建設的第一責任人是醫療機構主要負責同志,醫務部門統籌負責。牽頭部門級別較高有助于電子病歷建設的穩步推進。
第三,包括結算、檢驗結果互認、急診急救、“一卡通”等其他信息化服務:到2020年,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移動支付等“一站式”結算服務;到2020年,實現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國所有醫療聯合體和縣級醫院,并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2020年,構建包含腦卒中、心血管病、危重孕產婦、外傷等急救流程的協同信息平臺,做到在院前急救第一時間識別病情,分診轉院;到2020年,醫療機構通過省級、地市級等相關專業醫療質量控制合格的,在相應級別行政區域內檢查檢驗結果實行互認,并實現醫療聯合體內電子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信息共享、檢查檢驗結果互認,避免患者重復檢查;到2020年,實現地市級區域內醫療機構就診“一卡通”,患者使用電子健康卡就可在任一醫療機構掛號就診、檢查檢驗、信息查詢。
綜上所述,2020年成為醫療信息化建設的重要節點,時間和具體任務的設定成為了行業發展的重要保障。
四、政策目標分解——2019年投資機會存在哪些
1、HIS:提升空間尚存,多個細分項成為建設重點
部分市場觀點認為目前HIS系統已有較高滲透率。但根據中國醫院協會信息管理專業委員會(CHIMA)所提供的數據,門診收費系統、藥房藥庫管理系統等HIS細分項目實施率相對較高,但也尚未到60%,多數HIS項目滲透率僅在30%-40%左右;三級醫院實施率稍高,但多數具體項目也仍處在50%的滲透率水平。
從與政策目標相對應的要求來看,護理信息、門診分診、門急診劃價收費系統等細分項目滲透率處于30%-60%的區間,可能成為未來幾年建設的重點。
2、CIS:發展空間較HIS更大,電子病歷可能成為重點
CIS細分項目中,實施率較高的是醫生工作站系統,其次是實驗室、放射科信息系統等項目,但也多為30%-40%的滲透水平;三級醫院各個細分項的實施率在10%-50%不等,但未有一項具體項目突破60%的滲透率。
從與政策目標相對應的要求來看,電子病歷、急診留觀、臨床數據庫等部分細分項目可能成為未來幾年建設的重點,且可滲透的空間較大。
從基礎性建設到治療性項目,未來建設空間仍存:現階段政策目標主要指向基礎性建設(分級診療、就醫信息互通等),并未對具體治療項目的信息化作出要求。隨著信息化建設的升級、控費增效需求增加等因素,治療項目的信息化系統有望成為長期內CIS建設的重點。近年來具體治療項目信息化中標次數不斷增加也說明了醫療機構在相關領域的需求。
3、GMIS:處于建設初期,未來空間
政策目標:到2020年,二級以上醫院普遍提供移動支付等“一站式”結算服務;到2020年,實現遠程醫療服務覆蓋全國所有醫療聯合體和縣級醫院,并逐步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延伸;2020年,構建包含腦卒中、心血管病、危重孕產婦、外傷等急救流程的協同信息平臺,做到在院前急救第一時間識別病情,分診轉院。若想實現上述政策目標,除了建立醫院內部相對完備的信息化系統,還要建立幫助醫院間互聯互通的區域醫療信息系統。
以上數據及分析均來自于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醫療信息化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本報告前瞻性、適時性地對醫療信息化行業的發展背景、供需情況、市場規模、競爭格局等行業現狀進行分析,并結合多年來醫療信息化行業發展軌跡及實踐經驗,對醫療信息化行...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