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電視劇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優質劇作打破媒介屏障
1、電視劇產量減少
2017年國內電視劇立項總量和生產總量均較上年有所下降。2017年的電視劇立項總量在465部以上,集數超過11.7萬集,較2016年有所下降。這是2011年以來電視劇立項數值第二次出現回落。
圖表1:2011-2017年通過備案公示的電視劇總量(單位:部,百集,集)
資料來源:廣電總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2017年電視劇生產完成并獲準發行的國產電視劇數量為313部,創2011年以來新低,共計13475集,平均單部集數為43.1,呈現出下降趨勢,但降幅不大。
圖表2:2011-2017年生產完成并獲得發行許可的電視劇總量(單位:部,百集,集)
資料來源:廣電總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8-2023年中國電視劇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機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3年至2014年間中國電視劇的產量一直維持在每年400部以上。自2015年1月1日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出臺的“一劇兩星”政策實施起,電視劇產量開始減少。政策導向在近兩年發揮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一劇兩星”意味著一部劇只能同時在兩家衛視進行首輪播出,電視臺購買電視劇的價格上升,從而降低了電視臺對于影視劇作品的購買能力。
2、古代和近代題材作品占比下降
近三年立項的電視劇超過一半為當代題材,2017年立項的當代題材電視劇占比達59%,其中當代都市題材以39%位居各細分題材首位,相比2016年比重繼續加大。
近代題材電視劇比例逐年下降,2017年近代題材電視劇更是下降至17%。古代題材電視劇占比也出現了近年來的首次下滑,基本與近代題材占比持平,其中古代傳奇題材和近代革命題材依舊在題材細分之中占比較大,占比均為8%。
圖表3:2015-2017年立項電視劇題材變化趨勢(單位:%)
資料來源:廣電總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3、優質劇作打破媒介屏障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手機視頻用戶規模達5.48億,較上年增長9.7%,網民通過移動端觀看視頻的行為更加普遍,并且越來越呈現出向手機端傾斜的趨勢。與此同時,2017年上半年全網視頻點擊總量達6317.3億次,其中電視劇類點擊量達到4232.6億次,占比高達67%,也就是說,電視劇類視頻點擊量占全網視頻點擊量的近七成。不少省級衛視在電視劇的播出機制上也搶先試水“先網后臺”。
圖表4:2016-2017年全網視頻點擊量(單位:億次)
資料來源:廣電總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電視劇跨屏趨勢越來越明顯,分析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電視臺播出劇集數量增長,加之播出時段相對固定,而受眾無法同時觀看多部影視劇作品,導致受眾選擇網絡觀看,最終效益向互聯網平臺轉化;另一方面,有一部分的網絡劇開始申請電視劇的許可證。比如大家熟悉的《白夜追兇》,拿的就是電視劇的供應許可證,越來越多的電視劇是網臺聯播。電視臺確實面臨著很大的挑戰,而網絡視頻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電視劇行業的發展,可以說電視劇行業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
此外,2017年電視臺高收視率和網絡高播放量的作品出現空前的高度重合,共有《人民的名義》《那年花開月正圓》《因為遇見你》《我的前半生》等8部劇集同時出現在雙榜單中。這一現象幾乎逆轉了以前人們對電視渠道和網絡渠道分眾觀看的認知。
這說明優質劇作打破了媒介的屏障,打破了觀眾層次的限制,它是雅俗共賞的,是真正的大眾劇。但總體來看,電視臺和網絡平臺播出的劇作仍然存在類型差異,如警匪劇、懸疑劇、青春劇等可能仍在互聯網上才能更好地找到相對準確的受眾。
4、自制劇播放數量持續增長
2017年是視頻平臺自制劇持續發力的一年。自制劇產量方面,愛奇藝、騰訊視頻穩步上升,分別從18部增長至24部,26部增長至32部,而優酷自制劇從14部縮減至11部。
播放表現方面,單平臺的自制劇播放量受頭部爆款影響波動較大,以全網TOP10、TOP30自制劇播放量為例,自制劇播放量增長僅為30%,頭部自制劇播放量在20億左右的居多,2017年整體市場缺少爆款。
圖表5:2016-2017年全網自制劇TOP10&TOP30播放量(單位:億次)
資料來源:廣電總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國內外電視劇行業的發展狀況與趨勢;電視劇產業鏈各環節發展情況;電視劇領先制作機構的經營情況;電視劇領先播放平臺的經營情況;電視劇行業未來的發展前...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