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破謠言,特斯拉中國建廠何時實現?
“特斯拉和上海臨港簽署協議,將在上海建廠”被辟謠:
6月23日,特斯拉發言人對于“公司將在上海臨港建造工廠”消息給出了回應:“特斯拉正在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當地建立汽車制造工廠的可能性,特斯拉仍將繼續對潛在工廠選址進行評估,我們預計中國地區的建廠計劃將在今年年底得到更清晰的界定,中國市場對特斯拉至關重要。盡管我們預計大部分生產仍將在美國完成,但我們需要設立海外工廠以確保更多的當地消費者能負擔得起我們的產品。”而上海臨港也當日發出公告,目前和特斯拉并沒有直接接觸。
馬斯克吊足胃口,或只為更多優惠條件:
關于特斯拉要在中國建廠的謠傳一直不斷,這其中也有具體原因,畢竟馬斯克就多次表達過相關方面的意向:2015年馬斯克來華時就曾表示希望三年內建立中國本土的生產和設計基地。2017年1月份,他又提到,正在尋找一家中國合作伙伴,并已與相關部門進行了一系列高層會議,但一直沒有關于選址的確切信息。2017年4月份,馬斯克表示會在年底前有一個明確計劃,包括涉及中國市場的生產規劃。
不難想象,每一次馬斯克的表態都會牽動很多地方政府部門的神經,因為引進特斯拉對地方經濟的拉動不可忽視。和特斯拉傳過緋聞的可真是不少:杭州,天津,上海等…
馬斯克吊足胃口,可能只是為了最大力度的優惠條件,最低的成本,就如同他在美國各個州所做的事一樣。而中國建廠這件事注定是一場和中國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只是現在還沒有找到這個博弈的平衡。
MODEL3積壓訂單量巨大,特斯拉擴大產能迫在眉睫:
特斯拉的MODEL3將在今年7月開始量產,目前積壓的訂單約50萬輛,特斯拉2016年全年的產能不過8.4萬輛,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特斯拉海外建廠,似乎順理成章。
2014-2017年特斯拉產量情況(單位:萬輛)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是目前最大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國產化,特斯拉若中國建廠,將避過高額關稅: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2017-2022年中國電動汽車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高達50萬輛,較2015年銷量暴漲53%。而2017年前五個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量分別為147197輛和135702輛,同比累計分別增長11.7%和7.8%。
2013-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情況(單位:萬輛)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我國政策依舊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車。根據工信部今年6月13日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2018年度至2020年度,乘用車企業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8%、10%、12%。積分制實施后,意味著因為新能源汽車銷售數量太少而積分不夠的企業,需要購買積分,而積分多的企業,則可以銷售多余的積分獲得額外利潤。這對特斯拉來說,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
特斯拉一旦在中國建廠生產,不僅高達25%的進口關稅將會減免,而且還能減少了大量的運費成本,更重要的是還能獲得合資車的新能源補貼資格,這樣一來價格自然大大降低。物美價廉的特斯拉,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域最搶眼的存在,中國市場成為特斯拉全球最大的市場將指日可待。
特斯拉中國建廠只是時間問題,相關產業鏈有望受益:
中國的效率是恐怖的,遠超世界上其他的任何一個國家:因為這里有不辭辛苦,數量極大的優秀工人;中國龐大的市場,能夠讓一個產業快速形成規模效應,大幅降低成本。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將依靠中國迅速奏響三部曲終章,所以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只是時間問題。而國內的電動汽車市場早已風起云涌,這對特斯拉來說,在中國落戶,顯得越來越急迫。
若MODEL3在中國生產,我們估算售價不會超過30萬元,而其卓爾不群的外觀,舒暢的駕駛體驗,無處不在的科技感,將使之擁有著恐怖的市場潛力。對國內還專注于傳統能源車的廠商來說,這是個及其危險的時刻,無論現在你在傳統能源車的領域有大多的優勢,都有可能像當年的諾基亞帝國對立智能手機一樣,瞬間崩塌。但是對于新能源汽車配件企業,就面臨著巨大的機會。
前瞻產業研究院 - 深度報告 REPORTS
報告主要分析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背景;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環境;國際電動汽車的發展狀況;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狀況;不同類型電動汽車的發展狀況;電動汽車重點...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