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電池PACK行業風起云涌 “三國爭霸”局面已成
自2017年2月,東方精工收購北京普萊得一案的批文正式落地以來,動力電池PACK行業的投資兼并潮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一發而不可收拾:
圖表1:2017年2月以來動力電池PACK行業投資兼并一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動力電池PACK市場風起云涌 千億級市場將成
動力電池pack是指基于車廠客戶不同車型的個性化需求,對動力電池BMS方案、熱管理、空間尺寸、結構強度、系統接口、IP等級和防護等進行定制化研發與設計,通過各種成熟技術的交互使用實現動力電池組各模塊的有機結合,保障核心儲能裝臵電芯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有效提升動力電池系統與不同廠商的不同車型的匹配性和應用性。
我國動力電池PACK業務起步較晚,技術水平也較日本、韓國等落后,但隨著動力電池PACK技術進步的推動,我國的動力電池PACK行業也得到了高速增長。根據前瞻產業研究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2015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增速高達229.5%,容量也突破了300億元,達到346.9億元。2016年,行業市場規模為453.1億元,同比增長30.6%。從2017年1-5月行業企業投資兼并步伐加快的現狀來看,未來3年行業年均增長率將在37%左右,到2019年,動力電池PACK行業將形成千億級市場。
圖表2:2011-2019年中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規模趨勢圖(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動力電池PACK市場"三足鼎立"局面已成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參與主體有三種類型:電芯生產企業、整車企業和專業電池PACK企業。
圖表3:動力電池PACK市場競爭主體及模式一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三足鼎立"未必就是"三分天下"。目前,動力電池PACK市場雖被上述三種主體瓜分,然而每種類型所分市場份額并不均勻,以2016年動力電池市場規模"瓜分"情形來看:電芯+PACK模式的廠商營收規模在271.8億元,占比60%,是行業大頭所在;整車+PACK模式、專業PACK公司均實現營收90.6億元,占比為20%。
圖表4:2016年中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市場格局(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出現上述情形的原因可歸結為兩點:一是電芯企業的規模化優勢。二是動力電池PACK行業仍處于摸索階段。
電芯企業作為動力電池PACK的上游行業,其產品的規?;?、集成化、自動化優勢明顯,電芯企業將電池PACK作為電芯產品的附屬品具有先天的優勢;而專業的PACK公司由于技術的限制,對于產品的完全自動化技術、高質的定制化開發技術等均仍未取得實質性的突破,且對上游電芯企業的議價能力較低,企業發展受挫在所難免;而整車企業由于其自主研發電池PACK技術并投入應用的時間以及資金等數額巨大,無法形成成本優勢,因此與電池企業展開合作成為眾多整車企業更好的選項。
據統計,目前我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企業數量不到100家,且其中專門做PACK的企業僅8家;而兼做PACK和BMS的企業為32家;而BMS生產商則有44家。
圖表5:截止到2016年底中國動力電池PACK行業細分市場參與主體情況一覽(單位:家,%)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