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VS實體店:相愛相殺到何時?
2015年“雙十一”全球狂歡節,天貓最終交易額達到了創紀錄的912.17億元!參與交易國家和地區達到232個,其中無線交易額為626億元,無線占比68.67%!阿里巴巴再次刷新單一電商平臺單天交易的世界紀錄。在以阿里巴巴為代表的電商蓬勃發展,實體店舉步維艱之際,商業世界又開始出現了新的變化。當越來越多實體店感覺舉步維艱,電商的玩法又開始變了——“逼死”了不少實體書店的亞馬遜、當當紛紛摩拳擦掌,準備開實體書店。
圖表1:2009-2015年雙十一天貓交易額統計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本月初,亞馬遜在西雅圖大學村開了第一家實體書店Amazon Books,為消費者提供與線上銷售同樣優惠的價格。時隔不到一個月,在網上賣書的當當網也高調宣布未來3年將開1000家實體書店,涵蓋MALL店、超市書店、縣城書店等多個類型。其首家實體書店將于下個月在長沙開業,將實行線上線下同價。此外,御泥坊、阿芙精油等不少從線上發家的電商品牌都開始在線下尋找新歸宿,甚至大規模計劃布局線下。
電商為何要選擇在線下開店?消費者需求的倒逼是最關鍵的原因:線上的顧客增加已遇到瓶頸,而且線上越來越多的同質化產品也導致競爭不斷加劇,在線下開店增強顧客體驗,提高轉化率是一步好棋。以“雙十一”戰績輝煌的優衣庫為例,其對線下一直不放棄,還要繼續拓展實體店的數量,就能知道實體店給零售商帶來多大的利益。優衣庫在電商渠道的優秀業績與實體店的布局策略密不可分。自2002年進入中國以來,優衣庫已遍布中國90多個城市,擁有超過400家店鋪。
而電商開店與優衣庫等傳統企業的定位和做法有很大差別:除了展示產品提供體驗外,將顧客從線下引導到線上,提高品牌名譽度,是這些電商實體店的重要功能。電商品牌開設實際體驗店,優勢在于為顧客提供了一個實際體驗的場所,同時依托電商的大批量采購,在價格上也更有優勢。這些線下店并不以盈利為首要目的,更多的作用是宣傳與推廣,其任務更多是獲取社區流量和用戶,并將其轉化到線上。由于增添了線上電商不具備的互動、體驗與信任,這些門店對于拉動整個電商的銷售以及品牌美譽度有很大幫助。
電子商務發展勢如破竹,趨勢不可逆轉。網絡購物方便、快捷,實惠,具有很強的競爭力,但也并非完美無缺。而實體店擁有線下業務、品牌、渠道等多方面資源的支持,消費者還能現場體驗,實體店具有電商無法比擬的優勢。未來,如果線上線下市場的資源可以共享,電商與實體店之間的關系將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共建繁榮。線上線下創新商業模式,共享人力、物流、渠道供應等資源,全面打造虛實結合、共同發展的業態,將是中國零售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圖表2:2011-2018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規模及預測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2015年“雙十一”揭示電子商務的三大 |
天貓“雙十一”不足13分鐘成交破百億 |
農村電子商務獲政策加碼 農村電商市場分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