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雙十一”揭示電子商務的三大趨勢
雖然天貓打出“狂歡繼續”的口號,但是隨著“雙十一”促銷商品價格的提升,2015年的“雙十一”已經落下帷幕。截至11日24時,全網總銷售額1229.4億,天貓曬出的最終成績單為912億,這一數據與前瞻產業研究院今年初預測得出的896億相差無幾。
圖表1:2009年以來天貓“雙十一”交易額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回顧從2009年起歷年“雙十一”的交易量,2009年僅為0.52億元,2010年增長到9.36億元,2011年52億元,2012年191億元,2013年是350.19億元,2014年的交易量為571億元,而2015年的交易量確定在了912億元,同比上年增長了59.72%。天貓“雙十一”交易額快速發展正好反映了中國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
2015年“雙十一”在銷售額創出新高同時,帶給廣大消費者的感受卻和以往有些不一樣。與往年相比你會發現,好像身邊的人,可能連你家的長輩們都在聊“雙十一”,他們已經擯棄以前“網購不靠譜”,“網上假貨多”等等觀念,開始關心網上有沒有便宜點的年貨什么的。前幾年“雙十一”幾乎是淘寶一家獨唱,今年的雙十一缺少一場名副其實的全民狂歡。這些現象都揭示了電子商務的新特點,新趨勢。筆者總結了下2015年“雙十一”活動,發現有三大趨勢值得關注。
趨勢一:營銷活動全網化
自2009年淘寶推出“雙十一”活動以來,“雙十一”被成功包裝成全年最盛大的網購狂歡節。隨著“雙十一”活動屢創佳績,其他的電商眼紅的同時,紛紛模仿其營銷模式,推出自己的所謂店慶活動,比較知名的有京東的“6.18”,蘇寧易購的“8.18”等等。但是這些活動的影響力遠不及阿里原創的“雙十一”。而到了每年的雙十一,各大電商當然不會錯過如此重要的網購狂歡日。可以看到,今年的雙十一,幾乎或大或小,所有品類的電商都加入了雙十一營銷陣營。不僅如此,其他很多和非網購網站也來湊熱鬧。比如很多P2P平臺推出雙十一優惠,也有很多基金網站,銀行信用卡網站推出雙十一注冊會員送禮品等等一系列活動,促銷力度也非常可觀。今年的雙十一儼然成為全網促銷,網民狂歡的活動。互聯網營銷已經進入活動全網化時代。
趨勢二:營銷模式O2O化
2015年8月10日,阿里巴巴與蘇寧云商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阿里巴巴283億元拿下蘇寧云商19.9%的股份,成為蘇寧第二大股東。在蘇寧副董事長孫為民看來,阿里與蘇寧的合作是行業第一與第三的牽手。蘇寧最大的優勢在于其擁有的1600多家線下門店,是O2O模式天然的執行者,一直以來蘇寧易購以O2O的形式擠壓著市場份額。阿里與蘇寧合作當然把目標定在O2O戰略發展模式上。而今年的雙十一也是O2O模式見證奇跡的時刻,眾多的線下實體店與線上網店結合的促銷模式,既提高了消費者的體驗,也減輕了物流方面的壓力。如果今年雙十一是周末的話,相信效果會更加顯著。
趨勢三:交易方式移動化
今年雙十一有多少人是用手機下單的?請下舉手。據天貓11月12日凌晨公布的數據,今年移動端交易 626.42 億元,占比達 68.67%。68.67%的占比簡直是令人震撼啊!可以聯想到,11月11日凌晨有多少人是躲在被窩里拿手機下單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來得那么快,爆發得又這么猛,不禁讓人驚嘆啊。
圖表2:2011-2016年移動端網購交易規模及預測(單位: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趨勢與投資決策分析報告》指出,2014年,中國整體網民規模為6.48億,其中移動網民達到5.6億人,增長率為11.4%,移動網民增速遠超過整體網民增速,中國整體網民的增長一般由PC網民增長完全轉移到移動網民的增長。相對于無法實時隨身攜帶的PC電腦,智能手機的便捷性注定會贏得更多的使用者。2014年中國移動網購交易規達9285億元 同比增240%。2014年,國內多數電商企業都提供了移動端的服務,如購物支付、看電影、訂票、訂餐等。傳統網購用戶所習慣的使用服務的交互方式,正在被智能移動設備的快速增長所改變,移動電商正在瘋狂的發展。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