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金融新政開啟 金融行業有望迎來一片新的藍海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經進入“新常態”,傳統的依靠投資與出口帶動經濟增長的方式越來越難以為繼,粗放式增長所暴露出來的經濟發展模式和產業結構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重視,如何調整產業結構、促進經濟轉型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有效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成為解決我國經濟增長方式轉型的重要途徑。當前,我國居民消費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在35%以下,這與成熟的發達國家的經濟結構有明顯差異。以美國和日本為例,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美國居民消費在GDP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60%以上,日本也保持在50%以上,且其消費占GDP的比重呈逐漸上升趨勢。美國和日本的數據說明,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從依靠投資帶動轉向依靠消費帶動存在著巨大的提升空間,同時也向我們展示了中國未來以消費勞動經濟增長的無限潛力。
為此,新一屆政府高度重視消費對國民經濟的拉動作用,并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推動居民消費需求的增長,尤其是部署金融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政策措施,并提出“推動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探索設立民間資本發起的自擔風險的民營銀行和金融租賃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消費金融公司開始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放開市場準入,審批權下放,鼓勵復合條件的民間資本、國內外銀行業機構和互聯網企業發起設立消費金融公司,并將原在16個城市開展的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大至全國范圍。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金融行業創新趨勢與企業發展戰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消費貸款規模呈快速增長之勢,2014年甚至超過15萬億元。隨著政策上的“松綁”,我國消費金融將迎來市場發展的春天。
圖表1:2007-2014年我國消費貸款規模變化(單位:萬億元)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前瞻產業研究院金融行業報告預測,未來幾年我國消費信貸市場規模將會維持20%以上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0年消費信貸規模將超過35萬億元,巨大的蛋糕吸引了眾多巨頭加入消費金融行業。作為擁有大數據資源的互聯網企業,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京東等已經完成了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布局,興業銀行2014年成立了興業消費金融公司,工商銀行也于2105年6月底在業內首創成立個人信用消費金融中心。除互聯網企業與傳統金融企業外,其他領域的多家上市公司也參與其中,布局消費金融領域,如重慶百貨、蘇寧云商、南京銀行、小商品城等。
目前,消費金融公司在歐美國家發展很快,已經非常成熟,但是在我國還處于剛剛起步,因此未來發展空間巨大。而且隨著政府的支持以及參與者的增多,消費金融公司有望開創我國金融行業一片新的藍海。
相關推薦 |
![]() 最新行業動態,解密市場盈利點,把握行業競爭主動權 詳細>> |
產業鏈金融模式創新 金融市場發展趨勢分 |
P2P監管需加強 互聯網金融發展前景分析 |
P2P網貸平臺數量大增 互聯網金融趨勢 |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