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票價市場化 淺析高鐵票價與航空票價最終走勢
3、部分線路高鐵上座率將大幅提升
采用航空定價模式,高鐵的票價將會在保證上座率的同時來兼顧價格,與傳統固定票價的最大差別就是能實現供需接軌,保證高鐵上座率大幅提升,這也是此次高鐵采用航空定價模式的最大意義所在,極在地減少運力浪費。
高鐵在安全、舒適性上與航空接近,而高鐵相對于航空的價格優勢,使高鐵對航空的分流效應非常明顯,過去十年間,超半數的新建高鐵對航空的分流效果都能達到60%以上。以石太高鐵為例,石太高鐵的通車時間是2009年3月,鐵路里程為508公里。通過對其2009年的數據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看到兩個方面:
一是在高鐵開通之后,北太航空客運量急劇下降,開通次月旅客下降30%。其被分流的航空旅客量在五個月之后達到峰值,55%的航空旅客被分流,之后被分流的旅客有所減少,至2009年9月被分流的旅客比例仍高達45%。
二是航空票價水平在高鐵開通后快速下滑。航空公司曾試圖以降價方式來吸引和穩住旅客,但效果并不明顯(旅客量仍大幅下滑)。在航空公司縮減運力后,航空運價得以穩定,北京至太原的票價逐步回到了正常年份水平。如果以280公里每小時測算,北京--太原的時間相當于高鐵在鐵路里程750-1000公里(即航空里程600-800公里)的行駛時間。
4、航空、高鐵票價將進入一年調整期
一旦高鐵的航空定價模式放開,短期內將會出現高鐵價格與航空價格的調整期,此時市場將會是票價調整的主導因素,消費者對二者真實的心理價位、期待以及最終的選擇都會導致消費者結構的變動,進而體現在票價上,直至二者票價處于一個相對穩定的比率。
這個調整期會持續多長時間,前瞻產業研究院嚴超波認為,從過去新建高鐵沖擊航空的案例來看,多個案例表明,高鐵對航空的沖擊將為結構性和一次性的,影響集中在事件發生后的第一年,之后航空與高鐵將形成比較穩定的市場格局。
5、航空票價最終將與高鐵票價共振
市場化的最終結果,將會是高鐵票價與航空票價保持某一個市場比率,不同的線路比率會不同,例如1:1.25的比率,一旦運力緊張,二者的票價波動將會高度同步,一漲俱漲、一跌俱跌,高鐵票價與航空票價將會處于一個共振的狀態。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