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尋找余熱發電未來市場
2013年1月23日,國務院發布了《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這是一份全面闡述中國能源發展現狀和未來發展重點的重要文件,信息量很大。前瞻產業研究院余熱發電行業研究小組深入研究這份規劃,尋找余熱發電行業的未來市場。
一、“十二五”期間余熱發電市場空間巨大,且發展迅猛
《規劃》指出:要加強國內資源勘探開發;推進能源高效清潔轉化;推動能源供應方式變革;加快能源儲運設施建設,將進行生態環境保護,到201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10年下降17%,每千瓦時煤電二氧化硫排放下降到1.5克,氮氧化物排放下降到1.5克,能源開發利用產生的細顆粒物(PM2.5)排放強度下降30%以上。要實現這些目標,前瞻產業研究院《2013-2017年中國余熱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測,“十二五”期間,余熱資源開發增量3494.60萬tce;利用在余熱發電的裝機容量潛力為641萬kW,相應可形成505億kWh的年發電能;余熱發電市場容量將達到1.81萬MW。具體的細分領域來看,水泥行業的余熱發電工程處于穩定期,增長速度將趨于平穩;但是煉鋼、鐵合金、碳素、化工、玻璃窯等產業的余熱利用將呈加速發展趨勢。
二、“十二五”期間余熱發電主戰場——鋼鐵行業
“十二五”期間,我國進入余熱發電行業“后水泥”時代,鋼鐵行業成為其最大的、可挖掘性最高的領域。
(一)鋼鐵行業余熱資源豐富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顯示,中國鋼鐵行業余熱資源豐富,占燃料消費量的33%左右。
圖表1:2001-2011年中國鋼鐵行業余熱資源走勢圖(單位:億噸標準煤)
資料來源:《2013-2017年中國余熱發電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二)鋼鐵行業余熱資源開發程度較低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十一五”期間,余熱發電重點領域是水泥行業,相比較而言,鋼鐵行業余熱發電的普及率相對較低。究其原因,鋼鐵行業在2007-2008年效益很好,企業只關心產量而忽視效率。隨著近年來鋼鐵行業效益的下降,鋼鐵企業對生產成本的降低和經營效率的提高越發重視;同時,國家對高耗能企業進行拉閘限電,2012年由于淡季電荒的來臨,拉閘限電依舊持續,從而促使企業加強了對節約用電的訴求,積極發展余熱發電。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