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煤炭物流信息化 打破成本枷鎖實現效益提升
《報告》指出,中國煤炭資源地域分布上北多南少、西多東少,產業布局上東部發達省份煤炭消費量較大,這種煤炭物流輸入和輸出區域在空間上的差異化分布,決定了中國煤炭物流西煤東運、北煤南調的基本格局,大量的煤炭資源自西向東、由南向北、長距離、多次轉運成為煤炭物流的基本特點。2010年中國煤炭產量達到32.4億噸,較2009年同比增長8.9%。按照調查企業數據及行業統計數據推算,中國煤炭貨運量約60億噸,同比增長9.2%,煤炭物流規模巨大且煤炭物流業務量快速增長。
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監測中心的檢測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重點煤礦原煤產量呈逐年增長趨勢,從2008年13.77億噸增長到2010年16.94億噸,年復合增長率達10.91%。2011年上半年,全國國有重點煤礦原煤產量60044萬噸,同比增加4738萬噸,增長8.6%。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大型煤炭企業產量21.8億噸,同比增長10.9%。其中,全國鐵路發運煤炭22.69億噸,同比增長13.4%。煤炭運量占貨運總量的57.9%,比上年提高3.3個百分點。主要煤運通道中,大秦線完成運量4.4億噸,增長8.7%;候月線完成1.84億噸,增長3%;主要港口煤炭發運6.6億噸,增長19%。
目前,中國煤炭物流從運輸方面來看,主要有鐵路運輸、水路運輸、公路運輸、鐵海聯運等。鐵路是中國主要的煤炭運輸方式;公路由于成本因素更適合短距離運輸;“鐵海聯運”中鐵路運輸占了重要位置,很大程度上鐵路與港口的對接程度決定了“鐵海聯運”的規模。
預測2015年,煤炭調出省區凈調出量16.6億噸,其中晉陜蒙寧甘地區15.8億噸,主要調往華東、京津冀、中南和東北地區;煤炭調入省區凈調入16.6億噸,其中華東、京津冀、中南和東北地區16.2億噸。
前瞻產業研究院煤炭物流行業研究員向寒雪指出,煤炭物流關乎國計民生,只有利用科學、高效的手段合理配置煤炭資源,才能提高煤炭資源的生產及利用效率,切實推動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和諧。
打破成本枷鎖提升經濟效益
隨著煤炭主產區的逐漸西移,煤炭生產和消費區域分布重心的背離趨勢加重,煤炭物流總成本將呈上升趨勢。以“三西”地區為例,預計到2015年,“三西”地區煤炭外運總量將達到15億噸,“三西”地區煤炭物流總成本將達到3000億元,“十二五”期間年均增長7.7%。
如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中引用本篇文章數據,請聯系前瞻產業研究院,聯系電話:400-068-7188。
前瞻經濟學人
專注于中國各行業市場分析、未來發展趨勢等。掃一掃立即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