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總體上,從國際產業結構的演變軌跡來看,產業結構的調整過程必然伴隨著主導產業的轉換過程。在工業化初期,輕紡工業由于需求拉動、技術要求簡單、從第一產業中分離出來的勞動力便宜等有利因素得到較快發展,第一產業的發展速度有所下降,地位有所削弱,重化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速度還較慢,這時輕紡工業成為主導產業。在工業化中期,農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繼續下降,輕紡工業繼續發展,但是速度逐漸放慢,而以能源、動力、基礎設施等為重心的重化工業得到較快發展,并逐漸取代輕紡工業的位置而成為主導產業。進入工業化后期,第二產業的發展速度有所放緩,比重有所下降,特別是傳統制造業的下降幅度較快,但高新技術制造業仍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服務業成為主導產業,尤其是數字內容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等智密型服務業得到大力發展。
圖表1:國際產業結構調整的特征
縱觀世界不同發展水平國家服務業的發展歷史,雖沒有明顯的界線,但在工業化社會向后工業化過渡的前、中、后三個階段,服務業的發展重心歷程大體為:商業、交通通信→流通、金融保險、房地產、商務服務等→旅游、娛樂醫療保健、教育等知識型和公共服務。
前工業化時期服務業的主導部門是個人服務和家庭服務。工業化時期,服務業主導部門是生產型服務業、個人服務業及部分公共服務業。這一時期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依次取得主導地位的是:批發零售、餐飲和旅館業,交通運輸和通信業→金融、保險、流通等行業→廣告、咨詢等產業服務業和房地產、旅游等個人服務業。后工業化時期主導部門則是信息業及教育科研、文化產業等。
圖表2:工業化不同階段的服務業發展重點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