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是選秀也好,還是原創也罷。觀眾喜歡看的固然有綜藝類應有的那些點。但對于音樂類節目來說,重要的還是你的歌好聽。
而這個好聽與否,其實對于觀眾來講,真的沒那么多人是去分辨這是原創還是翻唱。而且現在即使是翻唱也會重新編曲,唱出不同的味道,那這也算是一種創作和再加工。那為什么現在會有人像題主一樣,有類似的疑問呢。首先,我們看一下選秀。從最早的超女,快男,還有什么最強音之類的,一直到現在的好聲音,甚至《歌手》這個節目從某種意義上我認為也可以算作是一種選秀。近十幾年來,這種節目太多太多了。每個節目都有特色,也都有看點。然后呢? 然后就沒有啥然后了,因為無論你賽制怎么變,歸根結底,還是唱歌,然后比賽嘛。沒啥新鮮的,有新鮮的,這么多節目也早都玩膩了,所以觀眾才會看膩。所以收視率會下降,因為翻來覆去就那點事。
最早的好聲音,他有好聲音的光環,而且,里面出現的選手真的水平都很好。然后,選的歌也都很好聽。導師們也是各有特點。當時,不少人還真的是沖著音樂去看這個節目的,去看到底誰唱得好,誰唱的不好,導師們怎么安排戰術等等等等吧。但是你再看后面呢,選手水平同樣很高的情況下,你就審美疲勞了,那么選手這個點對我來說就沒啥吸引力了,賽制呢?其實,不還是各種比賽嘛,看多了也就那個意思,所以之后,我看好聲音純粹是為了看導師們的所謂真人秀了。
那么選秀節目拉倒了,原創節目是否會一飛沖天呢?其實,這兩者沒有什么太大的關聯,之前有一個中國好歌曲,一開始也挺亮眼,畢竟都是原創歌曲。可是,你真的捫心自問,中國好歌曲,這么些年以來,這么多首里,有幾個真正成了經典或者是流行一時的?按比例來講還是很少的。現在大家都知道的,卷珠簾是一個,野子是一個,還有么? 夠嗆了吧,雖然感動我的歌還是有一些的,但是能那么引起重視的,引起潮流的歌還是很少的。我還喜歡一個歌手的情書,傷,小小,會飛的野馬,輪回,等等,我還能說出好幾個來,但是真正讓大部分觀眾所熟知的有幾個,屈指可數。
包括最近的,樂隊的夏天,這就是原創,我是唱作人等。都是一樣,雖然都是原創,賽制也都各有不同,但還是那句話,傳唱度高的有幾個?你去把我說的這些節目都看一遍,然后回過頭來說,有幾首你認為好聽的,我敢保證,幾百首歌中,你能記住10首不錯了。10首啊,這么多節目,這么多選手,平均一個選手一首歌都分不到。那么音樂這個點,自然也就打折扣了。
那么,歸根結底,音樂類的節目中,最核心的兩點,一個是看點(賽制也好,導師也罷,選手也算上)得有真正和別人不同的,能抓住大部分觀眾眼球的東西。另一個也是最核心的,就是音樂,不是說一加上原創兩個字,這首歌就一定好聽的。原創是加分項,而非必要項,你首先要保證這首歌真的好聽,再說是不是原創的事。陳奕迅沒有什么原創歌曲,也不耽誤他是牛叉的歌手,被大眾所喜歡。
所以,如果,不能在這兩點上有突破,那么無論是不是原創,都不會有所謂的春天。當然了,現在越來越多的原創類音樂節目,確實對很多喜愛音樂的人來講是一件好事,能讓更多的人關注到原創,關注到音樂上創作的層面,這對于未來是非常好的,如果從這個意義上,還是很希望這類節目越多越好的。最后說點題外話吧,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你能在你精力范圍內,做好一件事,就足夠令人尊敬了,無論是原創還是返廠。如果,你還有精力和天賦,去做好另外一件事,那確實要對你叫一聲老師。
最早,玩音樂,那簡直太苦太苦了,經濟跟不上,大眾們的審美也跟不上。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上去了,自然也就更多的關注娛樂了。那么音樂是一個很好的精神食糧。制作音樂的門檻逐漸降低,越來越多的人,有能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了。而且,通過選秀類節目,真的能看到未來。但之前大家一直都停留在歌手,唱歌這個層面上,不關注音樂行業中的其他職業。現在隨著原創音樂類的嶄露頭角,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知道作詞作曲了,也知道編曲的重要性了。錄音混音也逐漸被大眾所了解了,這是個好事。中國人口這么多,喜歡音樂的更是不在少數,基數這么大,很快我們就真的能出很多大師。
但是門檻降低,過度渲染,也會帶來一個不好的一點,就是有很多事情會讓人誤會。我的錄音棚里經常有那種人,拿著個不知道從哪下載下來的伴奏,自己哼哼曲調,填歌詞,節奏,音準都還哪都不是哪呢,就去申請音樂人了。 抱著吧吉他來棚里說,我要錄原創,53231323還彈不明白呢,你怎么就音樂人了呢?音樂這東西玩起來,真的沒有以前那么難了,但也不是這么簡單的。
所以,希望那些做節目的,再宣揚原創的同時,也能讓別人正確的認識音樂。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