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綜合來看,我國體育產業整體發展良好,收到全國體育產業景氣度上升以及人才流動的影響,二三線城市的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廣闊。
一、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平穩,體育人口基數穩步增長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發布的數據,2017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達到2.2萬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為7811億元,從名義增長看,總產出比2016年增長15.7%,增加值增長了20.6%。
圖表1:2012-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總規模(單位:萬億元,%)
圖表2:2012-2018年中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單位:萬億元,%)
體育人群基礎是實現體育產業增長的首要條件。2015-2017年全國體育人口規模不斷上升,2017年全國體育人口規模超過4億人,達到4.13億人,同比增長1.72%。
目前我國體育人口數量已處于歷史最高位,趨勢上每年的體育人口總數都在刷新歷史新高,且根據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意見》提出到2025年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要達到5億人。
圖表3:2015-2025年中國體育人口規模及預測情況(單位:億人,%)
二、市場潛力大薪酬豐厚 體育人才逐步向二三線城市流動
伴隨著我國體育產業的不斷發展壯大,以及各項重大體育賽事的蓬勃開展,我國體育行業人才需求持續高漲。同時,近年來,二三線城市人才落戶政策持續放寬,各個城市搶人大戰政策層出不同,在政策影響下,人才向二三線城市流動的意愿加強。
根據《2019人才市場洞察及薪酬指南——體育行業》顯示:2019年體育行業在體育營銷、賽事運營等專業崗位面臨著較大的人才缺口,尤其是高端體育商業化人才最為稀缺。盡管缺口較大,但用人單位對于候選人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從業經驗和過往業績亮點成為考察重點。同時,該報告顯示,一線城市體育人才逐步向二三線城市流動,薪酬漲幅可達30%—50%。
圖表4:二三線城市體育產業熱門職位薪酬及跳槽漲幅情況(單位:萬元,%)
三、政策扶持,二三線城市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值得期待
國家發布的《體育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對體育產業的突出貢獻作出了肯定,進一步表明了體育產業對國民經濟增長的作用,體育產業蘊含著巨大的潛力。加強三四線城市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是踐行黨的十九大關于體育強國建設的精神的必然選擇,是推動全民健身、競技體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新形勢下體育健身產業發展的新業態。
二三線城市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前景值得期待,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一是產業規模潛力巨大,將逐步增加對國民經濟的貢獻。新時代我國體育消費潛力將會得到進一步釋放,這為二三線城市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和機會,狠抓體育制造業、服務業的基礎上,促進二三線城市體育產業規模化運作,從而推進體育健身休閑產業與旅游、體育用品生產等產業同步發展,為完善和延伸體育產業鏈條具有積極的作用;
二是二三線城市體育產業鏈拓展空間潛力巨大。二三線城市體育健身休閑產業市場化機制不成熟,但是新時代人們對體育競技觀賞和休閑體育的需求不斷提高,體育活動增加與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為二三線城市體育健身休閑產業發展注人了新的活力。
圖表5:二三線城市體育產業發展前景大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