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核電是經濟性好、可規模化發展的重要綠色能源之一。在電力負荷中心規劃建設核電機組,有利于減少環境污染,減輕煤炭運輸壓力,對滿足地區電力需求增長、保障能源供應安全和"低碳經濟"轉型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核電事業的發展。根據中電聯,2017年,我國核電裝機容量為3582萬千瓦,2018年的核電裝機容量達到4466萬千瓦,增速為24.7%;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含停用機組)首次超過日本,上升至第三位,僅次于美國和法國。
核電站所使用的鈾原料具有很強的放射性,一旦發生泄漏事故將會對周圍居民的生命健康和生活環境產生災難性的影響。因此,核電的安全建設一直是人類重點關注的問題。我國政府一直把核安全視為整個核工業的靈魂和核心。
2012年5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了《核安全與放射性污染防治"十二五"規劃及2020年遠景目標》(簡稱《核安全規劃》)。《核安全規劃》的推出,使得中國核電發展告別了以往只有核電發展規劃,缺乏安全規劃的尷尬處境,為中國核電事業的安全高效發展提供了保障,也為我國核電項目審批的重新啟動提供了基礎。未來一段時間,將是我國核電事業的安全高效發展時期。
根據國家核安全局,截至2018年底,我國共有16個核電廠運營45臺核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4590.4萬千瓦,其中44臺商業運行核電機組。截至2019年1月1日,全球在運核電機組共443座,裝機容量同比增加507.9萬千瓦,達到4.14454億千瓦,連續4年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此外,根據能源發展、核工業發展、電力發展等"十三五"規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到2050年,根據不同部門的估算,中國核電裝機容量可以分為高中低三種方案:高方案為3.6億千瓦(約占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30%),中方案為2.4億千瓦(約占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20%),低方案為1.2億千瓦(約占中國電力總裝機容量的10%)。
從核電發展總趨勢來看,中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戰略路線早已明確并正在執行,當前發展壓水堆,中期發展快中子堆,遠期發展聚變堆。具體地說就是,近期發展熱中子反應堆核電站;為了充分利用鈾資源,采用鈾钚循環的技術路線,中期發展快中子增殖反應堆核電站;遠期發展聚變堆核電站,從而基本上"永遠"解決能源需求的矛盾。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