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感謝您的提問,希望以下回答可以幫助到您!
寵物是人格化的動物的總稱。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在物質消費水平提高的情況下,更加注重精神消費,寵物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帶來人互動體驗,寵物貓狗在中國城鎮的飼養數量逐步增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城鎮養寵用戶數量達到7355萬人(含水族)。其中,養狗用戶和養貓用戶最多,分別占比46.1%和30.7%。養水族用戶占比27.3%,養爬行類用戶占比19.4%,養嚙齒類用戶較為小眾,占比僅17.3%。
圖表 1:2018年中國養寵人數占比情況(單位:%)
而從具體的寵物狗飼養數量來看,2018年中國城鎮飼養的寵物狗數量已經達到5085萬只,養狗人數3390萬人,人均養狗1.5只,相較于2017年城鎮寵物狗數量的4990萬只增加了95萬只。
圖表 2:2017-2018年中國城鎮寵物狗飼養數量(單位:萬只)
人狗矛盾的根源不在狗,而在于人。隨著養狗人數和寵物狗數量的增多,養狗的不文明行為增多,目前我國養狗不文明行為主要可以分為三種:遛狗不牽繩、寵物狗隨地大小便、寵物狗遺棄成為流浪狗。遛狗不牽繩和流浪狗的增多,致使狗襲擊人的事件增多;寵物狗隨地大小便,帶來公共衛生環境的破壞。不文明行為下帶來的寵物狗與流浪狗擾民、嚇人、傷人、污染環境、傳染疾病等問題進一步激化了人狗矛盾。
圖表 3:養狗不文明行為
人狗矛盾歸根結底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一方面飼養人可以任意支配寵物,放任侵害公共利益的風險發生;另一方面被侵害的人難以通過法律途徑解決問題,只能私力救濟或默默忍受。想要構建和諧的人、狗關系,不僅需要飼養人杜絕不文明的飼養行為,更需要從立法上平衡寵物權利和公共利益,對基層組織授予適度的管理權,實施科學化管理。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