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造成出現"熊孩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首先是家庭因素,這是最重要的原因。家庭又分為兩種情況,一個是家人對孩子比較寵,所以孩子到了學校也會比較皮,另外一些家庭對孩子比較嚴格,壓抑了孩子天性,孩子到學校后便開始"釋放天性"也變得很淘氣。第二是學校環境,主要是學校同學和朋友,如果孩子的朋友都比較"熊",孩子也會學他們干些不好的事情。第三,學生的心理訴求,一些學生表現夸張或是上課不聽老師的話,表現得像個"不良學生",有時候并不是因為他們真的不聽話,而是他們只是想引起老師的注意,希望老師關注他們。
-
在沒入行之前,我一直以為學校和學生自身性格原因更大一些。在我真正進入教育行業成為一名老師之后,我發現家庭對于一個孩子的成長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學生在學校呆的時間不會超過8小時,其余時間,包括放學后、雙休日和節假日等都是和家人在一起。所以經常有一個現象是,即使孩子在學校里養成了好習慣,周末回家呆兩天后好習慣又被打回原形。 特別是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大的孩子身上的缺點,會比由家長帶大的孩子多一些。老一輩不舍得對孩子進行打罵,大部分時間都在溺愛孩子。 加上老一輩身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陋習,而孩子又很喜歡模仿大人的行為。例如我的一個"熊"學生,他很喜歡隨地吐痰,他的那個行為就是從他的爺爺奶奶那邊學過來的。在外人看來那是個不好的行為,但是對于他而言,他就在那種環境下長大,隨地吐痰對于他來說很正常。所以家庭因素是最重要的。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