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
2018年,全國建筑業總產值235085.53億元,同比增長9.88%,建筑業呈現穩定增長的態勢。與此同時,建筑業也面對著國內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勞動力等資源要素成本上升、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宏觀市場經濟環境。另外,大數據、移動互聯、BIM、物聯網等先進技術與施工現場管理不斷深化集成,建筑行業正在步入精細化管理新階段,越來越多的施工企業正通過新技術和新方式提升企業管理水平。
圖表1:2015-2023年中國建筑行業總產值及預測(單位:萬億元)
2018年建筑行業政策主要集中在施工許可證辦理、資質簡化、推進建筑工人實名制管理等方面。2018年下半年起,“補短板”、“保在建”等政策密集出臺,從資金、項目儲備等方面支持基建,帶動建筑業景氣度提升。2018年,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為60.7%,較上年回落0.2個百分點,表明2018年建筑業生產活動相對于2017年略有放緩。從2018年各月來看,全年有四個月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低于60%,其中,2月57.5%,為全年最低值。2018年9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聚焦補短板擴大有效投資,緊扣國家規劃和重大戰略,加大民生領域設施建設。2018年10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保持基建補短板力度的指導意見》要求加大對在建項目和補短板重大項目的金融支持力度,合理保障融資平臺的正常融資需求,同時對重點領域和跟進配套措施的責任部門進行了明確。隨著“補短板”、“保在建”政策的逐步推進,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在2018年9月達到了全年高點63.4%。
圖表2:2015-2018年中國建筑業商務活動指數
截至2018年末,我國建筑業企業共有95400家,同比增長8.34%;建筑業從業人數5563.3萬人,同比增長0.48%;按建筑業總產值計算的勞動生產率為373187元/人,同比增長7.40%。總體來看,近年來建筑業規模處于不斷擴張中,行業擴張相對穩定。圖表3:2009-2018年中國建筑行業規模情況
從2018年建筑行業的經營情況來看,基建補短板的效果逐步顯現,下半年建筑企業尤其是基建類企業訂單逐步企穩。2018年上半年,在地方政府去杠桿影響下,全國建筑項目,尤其是地方基建新項目的推出大幅放緩,反應為上市公司,尤其是路橋、水利、園林類上市公司訂單增速下滑,甚至出現單季負增長,全國基建投資增速也大幅下滑。7月后,隨著基建補短板各項政策的落實,基建投資項目申報加速,建筑企業新簽訂單增速反彈。從上市公司經營數據來看,2018年前三季度建筑行業上市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780.3億元,同比增長9.4%,增速較2017年同期增速下降1.2個百分點;實現歸母凈利潤1060.4億元,同比增長10.5%,增速較2017年同期增速下降2.9個百分點。從下游來看,下游行業對于建筑行業的影響主要來自于固定資產投資對建筑業的影響。固定資產投資,按照行業分類主要包括制造業、房地產業、基建以及其他(含采礦業、農林牧漁業等),其中,前三項占總投資的80%,制造業與經濟周期正相關,投資低迷,而房地產投資繼續萎縮。盡管基建投資占比相對較小,僅有22%,但對投資拉動有引導和乘數效應,往往能帶來幾倍于投資額的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并且具有明顯的逆周期特征。
預計2019年房地產行業施工面積仍有望維持較快增長,主要基于年末新開工面積加速增長,房地產開發貸款余額充沛,土地購置費用創新高帶來較多的土地儲備,以及近期70城二手房價呈現復蘇趨勢。同時,在2018年房屋新開工超預期的帶動下,預計2019年建安投資增速或回升至持平左右。
總體來看,雖然土地購置費用承壓,不過地產建安投資增速有望小幅回升,且地產竣工端或在2019年呈向好的態勢,對房建、裝飾細分領域帶來一定的需求支撐。 總體來看,國內經濟下行壓力有所增大,在消費、外貿承壓,制造業、地產投資增長乏力的情況下,積極財政政策發力補短板,將帶動基建投資回暖。高速鐵路、城市軌交建設作為政府“穩投資”的重要抓手將優先受益。另外,在2019年地方政府財政預算提升空間有限的情況下,通過合規的PPP項目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政府“穩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2018年4季度以來,財政部、發改委紛紛發聲支持PPP模式,在中央政府的持續推動下,PPP政策體系將加速完善,助力PPP項目加速推進。建筑企業迎來長期發展利好。
展望2019年,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快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加大基礎設施等領域補短板力度。強調堅持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并啟動了如川藏鐵路等重大基建項目。當前基建增速仍處于歷史上最低位置,在政策大力推進基建穩增長之下,2019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逐步企穩回升;樓市調控持續收緊,房地產投資增速將面臨下行壓力,但降幅總體可控。具體到落地上,政策發力到建筑行業訂單/產值好轉大概需要1-2個季度,預計2019年上半年始,企業新簽及產值增速回升。此外,成本端隨著供給側改革成果不斷顯現,價格上漲的動力正逐步削弱。綜合來看,建筑行業2019年景氣度將明顯好于2018年。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