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由于篇幅有限,僅就其中幾個問題回答。城市垃圾是城市中固體廢物的混合體,包括工業垃圾,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工業廢渣的數量,性質及其對環境污染的程度差異很大,應統一管理。根據不同情況由各工廠直接或經過處理達到排放標準后,放置于劃定的地區。建筑垃圾一般為無污染固體,可用填埋法處理。生活垃圾是人們在生活中產生的固體廢渣,種類繁多,包括有機物與無機物,應進行分類,收集,清運和處理。結合垃圾處理方式圖示來看,垃圾處理的環節較為復雜,從收集、運輸到處理,每個環節都大有文章。
圖表1:垃圾處理流程圖示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對城市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的處理需要進行收集、轉運、處理和最終處置,最終處置一般是填埋和資源化利用,匯總國內外垃圾處理方式,主要分為以下四類。
圖表2:垃圾處理方式匯總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具體到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業垃圾等不同種類,操作流程和附加流程會有不同。就城市而言,生活垃圾的處理市場規模最大。城市垃圾產量與清運量的不斷增加,給生活垃圾處理帶來了新的挑戰。2009-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處理能力以及處理量不斷提升。2009年,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為35.61萬噸/日,擁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567座;到2017年,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能力達到67.99萬噸/日,擁有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廠1013座。
而我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的方式主要有三種:衛生填埋、垃圾堆肥和垃圾焚燒等。2009年,全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為11232.3萬噸,2016年為19673.8萬噸,2017達到21034.2萬噸,其中衛生填埋量為12037.6萬噸,占比約為57%;焚燒量為7589.3萬噸,占比約為40%;其他無害化處理量占比僅為3%,說明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還是以衛生填埋為主。
圖表3:我國三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方式對比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圖表4:2009-2017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量結構分布(單位:萬噸)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垃圾焚燒將成為未來生活垃圾處理主流方式 由于用地緊張和二次污染等問題的存在,尤其在中國東部等一些經濟發達的省份,人口密度大且土地資源緊缺,填埋這種垃圾處理方式的發展已經遭遇了瓶頸。 和傳統的堆肥、填埋等處理方式相比,焚燒具有處理效率高、占地面積小、對環境影響相對較小等優點,更能滿足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對減量化和無害化的要求。并且焚燒處理的方式還能利用焚燒產生的熱能,實現垃圾的資源化,這些優勢使得垃圾焚燒處理在近些年逐漸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與推廣。焚燒垃圾場的數量從2005年的67座增長到2017年的286座,焚燒垃圾處理量由2005年的791萬噸增長到2017年的8463.3萬噸。焚燒處理率由2005年的9.8%上升到2017年的40.2%。
圖表5:2005-2017年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焚燒廠數量以及焚燒處理率變化情況圖(單位:座,萬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由于焚燒技術可以最大程度地減少填埋量,減少生活垃圾填埋占用的土地容積;在焚燒過程中可以徹底分解各種有機物,特別是有害有機物,從源頭防止這些有機物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包括可以避免在有機物降解過程中產生滲濾液、惡臭和溫室氣體——甲烷;同時還可以在焚燒垃圾過程中回收一部分熱能,如余熱發電。因此,焚燒已經成為各個發達國家生活垃圾處理的主要方式。 但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垃圾焚燒處理比例較低。瑞士垃圾焚燒處理比例高達80%,日本和丹麥分別為73%、70%,而中國僅為40%。在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和垃圾"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的要求下垃圾焚燒將是大勢所趨。
垃圾處理已經受到了各地的重視。到2020年底全國46個重點城市要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此外,2019年7月1日,《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即將正式實施,目前上海正穩步推進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市覆蓋,其中包括全面"撤桶"、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等舉措,種種舉措皆意味著上海進入垃圾分類強制執行時期的決心與力度。因此,成立垃圾處理企業將遇到三大難題:第一,選擇城市,要緊跟國家政策導向,優先在環保意識強的城市、垃圾分類處理意識強的地區試行;第二,隨著垃圾分類要求越來越高,垃圾處理的具體設備、方式、渠道將更加多元化、細致化,對應的設備和理念需要及時更新;第三,垃圾處理和社區的關系如何構建也是難點。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