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隨著國內芳烴產能建設的不斷推進,對外依存度將開始下降,市場競爭主體增多,市場競爭加劇,芳烴產業的盈利能力將不斷受到考驗。
(1)PX對外依存度有望開始下降
2018年,全球預計新增PX產能1064萬噸,僅中國新增產能高達860萬噸/年,占到全球新增產能的81%。隨著國內PX新建項目的投放,PX高對外依存問題將有望快速緩解,到"十四五"初期甚至將出現PX產能過剩的危險。
(2)市場競爭主體更加多元化
首先,中石化、中石油依托自身煉油能力為基礎,積極適應煉油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趨勢,通過裝置改造升級、加工流程優化、產品結構調整等措施,不斷增加芳烴供給能力。同時,在新規劃煉廠時,產品方案中注意加強芳烴產出比例。
其次,國內以恒力股份、桐昆股份、榮盛石化、恒逸石化4大上市民營化纖巨頭為代表,主導建設的大型煉化一體化項目將在"十三五"末期及"十四五"期間先后建成投產,盡管其配套的芳烴裝置立足于服務自身下游聚酯需求,但新產量將對國內甚至東北亞芳烴市場供需格局產生重大影響。
第三,地方煉廠大力投資連續重整裝置,未來地煉PX、純苯在國內的供應占比將持續增大,受國內成品油消費稅監管收緊的影響,地方煉廠加速投資催化重整裝置,發展芳烴等非應稅產品,預計2018年下半年釋放催化重整產能約430萬噸/年。
此外,結合國內資源稟賦特點而蓬勃發展的煤化工產業,通過煤焦化生產粗苯,也是國內純苯供給的重要來源。
綜上,隨著新建芳烴產能的推進,中石化、中石油市場主體主導地位將受到沖擊,國內芳烴市場競爭主體將形成中國石化、中國石油、其他國企、地方和民營煉廠、進口貨源"五足鼎立"的局面。
(3)純苯下游產能面臨過剩,PX下游整合趨勢加劇
純苯方面:2018年純苯下游消費結構變化不大。苯乙烯占比39%、己內酰胺占比18%、苯酚占比13%。己內酰胺在2018年躍升至國內第二大純苯下游。據不完全統計,2018年,我國下游用純苯做原料的新增產能總計為444.5萬噸,下游純苯需求新增為120萬噸左右,理論上新增產能富余160萬噸。預計在未來,苯乙烯消費增長潛力較大,隨著行業保持高速擴能,中國苯乙烯將完成進口替代,屆時將面臨產能過剩的壓力;預計未來五年內,隨著我國己內酰胺新增產能的釋放,后續產能增速有望放緩,我國己內酰胺行業將出現供應過剩和落后產能淘汰局面。
PX方面:PX的最大下游是PTA。目前我國是全球最大的PTA生產國和消費國,2017年,我國PTA供應總量為3428萬噸。據統計,截至2019年,國內PTA產能將超過5600萬噸/年左右。PTA的下游是聚酯,進入2018年,聚酯新產能投放增速不減。據統計,或將有310萬噸有效產能在2018年集中釋放,國內聚酯產能將達到5520萬噸。國內民營化纖企業從降低成本及保證我國緊缺之關鍵化工原料供應穩定等角度,通過煉化一體化項目向產業鏈上游進軍,打造"原油-PX-PTA-PET-滌綸長絲-化纖織造"的全產業鏈布局。未來幾年,幾大項目將陸續建成投產,PTA行業格局將更將穩固。
(4)產業鏈盈利能力和供需格局將重新洗牌
純苯方面:行業競爭不斷加劇和下游需求逐漸飽和,將對產業鏈盈利能力和供需產生重要影響。可以預見,上下游一體化程度較高的企業以及具有后發優勢的新產能,盈利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具有較強的比較優勢。 PX方面:隨著國內PX產能建設快速提升,PX-PTA-PET產業鏈各環節配置日益合理,PTA行業受制于原料PX高對外依存度、話語權少的局面將隨之打破。同時,隨著國內PX產能逐漸出現過剩,PX將在全產業鏈中逐漸處于被動地位,盈利能力將可能受到巨大挑戰。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