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根據我國天然氣發展取得的成就和面臨的外部發展環境,未來十年我國天然氣行業發展的核心是協調穩定,發展的方向是市場化。
2018年我國天然氣資源已形成多元化供應局面,國產氣供應占主導地位,未來十年國產氣和進口氣都將全面增長。預計到2028年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量為5410億立方米,其中國產氣量為2920億立方米,進口氣量為2490億立方米,對外依存度為46%左右。
未來十年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業主快速增多,形成以三大石油公司為主、多種社會資本共同參與的局面,其他社會資本包括非油央企、地方國企、民企,參與的資源類型主要為進口LNG和國產非常規氣。
未來十年,我國天然氣基礎設施仍將處于快速建設期,預計2028年我國天然氣管道長度達到15萬公里,輸氣能力達到5600億立方米/年,沿海LNG接收站接收規模達到1.3億噸 /年,地下儲氣庫形成有效工作氣量 250億立方米/年。國家基干管道互聯互通、南北東西調配靈活,連接生產區、消費區和儲氣庫,全面實現全國一張網系統。除能力不斷增加外,運營的體制機制將會有重大突破,基礎設施的所有權、使用權、運營權將獨立存在。
天然氣管道的運營機制將打破"資源+管道+銷售"的"捆綁式"模式,"代輸"將成為管道公司唯一的經濟收入來源,石油公司失去擁有管道的優勢,管道向第三方自由公平開放,促使更多的管道氣貿易商產生。
LNG接收站的"代儲、代加工"運營模式將會成為主流,具有合法資質的下游用戶可在國際采購LNG資源,通過國內LNG接收站代加工輸送到用氣點。掌握國際LNG資源的貿易商也可在國內開發下游用戶,通過LNG接收站代加工輸送到終點。
地下儲氣庫將會出現與資源、管道、市場中的一到兩個捆綁經營,也會出現獨立運營的模式。地下儲氣庫的盈利模式將是出售季節性差價的調峰氣量、租賃庫容代儲、出售庫容代加工。
目前,我國天然氣市場處于發展期,占能源消費比重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受到煤改氣政策的持續推動和體制機制的完善和理順,未來十年我國天然氣市場仍將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預計2028年我國天然氣市場需求將達到4800億立方米,2018年~2028年年均增加210億立方米,占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2%。2023年之前我國天然氣市場供應偏緊,2023年以后逐步寬松。
受城市化進程和農村煤改氣的實施,氣化工程將會持續推進,預計 2028年我國天然氣氣化人口將達到7億人,居民氣化率達到50%,城鎮居民氣化率超過75%,所有地級單位得到氣化,80%的縣級單位得到氣化。除化工外,其他利用結構都將持續增長,工業燃料將持續成為需求最大的結構,燃氣發電裝機將達到1.5億千瓦,占發電總裝機的8%。地區消費重心將有所轉移,中部地區需求占比將有所提升。
未來,天然氣價格走向市場化已成為必然。根據國際其他國家發展經驗,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需要具備多元化的資源供應業主、獨立運行且自由開放的管網系統、成熟完善的監管機制等相關條件。根據相關配套設施發展趨勢,預計在2020年前我國仍將 實施以市場凈回值法為依據的定價方法,未來十年除部分省份外,其他地區均將實施市場化價格。城市燃氣供應的終端用戶價格將通過聯動機制確定,由門站價格和配氣費兩部分組成。
隨著我國天然氣產業的發展和機制不斷完善,進口天然氣價格將會打破國外定價局面,進口LNG現貨將會優先實現在我國天然氣交易中心確定價格,進口LNG長貿價格在國內確定需要我國具備完善價格系統以及和國際接軌的價格調整機制,預計在2025年能夠實現進口天然氣價格定價權。
未來十年我國天然氣發展的核心是協調穩定,協調是產供儲銷產業鏈之間的協調,穩定是生產運行過程的穩定。《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8〕31號)中提出要加強產供儲銷體系建設,促進天然氣供需動態平衡;深化 天然氣領域改革,建立健全協調穩定發展體制機制。
在物理層面,天然氣產供儲銷協調需要1.1倍的資源供應能力、1.15倍的基礎設施輸送能力、0.1倍的儲氣能力保障1倍的市場需求。以天然氣市場穩定運行為中心,建立健全需求 側管理和調峰機制,市場開發要落實資源供應能力,重點地區和用戶要實現雙氣源或多氣源供應,建設不同企業之間串供協調機制。
未來,天然氣價格走向市場化已成為必然。根據國際其他國家發展經驗,天然氣價格市場化需要具備多元化的資源供應業主、獨立運行且自由開放的管網系統、成熟完善的監管機制等相關條件。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