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智慧工廠建設大勢所趨
當前,全球制造業面臨四大挑戰:一是能源資源利用效率的提高,這與制造業發展相輔相成,效率是決定性因素;二是產品越來越復雜情況下,交貨期卻要求越來越短;三是小批量、多批次的定制化或半定制化生產需求越來越多,對生產線提出柔性要求;四是勞動力短缺特別是成熟或熟練勞動力短缺,發達國家如日本的少子化、歐美國家的人口老齡化,中國是結構性勞動力短缺。
在此背景下,更智能、更敏捷、更高效、更安全、更綠色、更和諧和可持續的新一代制造業企業及其生態系統應運而生,智慧工廠就是其中核心載體。智慧工廠的出現,給制造業面臨的挑戰提供了解決方案。
具體來看,智慧工廠能夠對全廠資源能源消耗進行監測,采用自動化軟件工具對系統能效進行優化,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設備和生產線安全得到充分保障,采用預測性維護技術大幅度減少停機維護時間,縮短交貨周期;采用數字化網絡化裝備,實現現場級和車間級自動化系統的橫向集成,滿足一定程度的柔性化生產需求;由于計算調度排程優于人工排程,所需勞動力大幅減少,降低勞動力短缺帶來的負面影響。
正因此,智慧工廠獲得了政府層面的高度重視。《中國制造2025》便明確指出,到2020年,制造業重點領域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30%、產品生產周期縮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業重點領域全面實現智能化,試點示范項目運營成本降低50%、產品生命周期縮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不過,智能化是智慧工廠的最后步驟,在走向智能化之前需先實現執行層自動化、管理層信息化。自動化方面,隨著自動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技術和服務的進步,以及下游客戶競爭效應的擴大,智慧工廠的價值空間將不斷增加;信息化方面,國產工業軟件在近幾年借助有利的政策以及日益擴大的國內需求,在發展趨勢上后勁十足,2018年中國工業軟件市場規模預計在1622.8億元,為智慧工廠建設提供了充足助力。
智慧工廠行業需求強烈
由于人工工資快速上升、發生故障將導致全線停產、產品更新換代導致的貨期驟短、工人情緒化、重復性工作、怠工等因素的影響下,在3C電子制造等領域,近幾年自動化和信息化實現了最快速的增長,反映出智慧工廠在制造業的強烈需求。隨著需求逐步釋放,智慧工廠的未來前景將更加明朗。
此外,個性化定制需求刺激傳統工廠升級為智慧工廠。互聯網改變了需求一刀切的局面,人與人,人與廠商,可以低成本的實現連接,從而讓每個人的個性需求被放大,人們越來越喜歡個性化的東西。但是個性化的東西需求量沒有那么大,這就需要工業企業能夠實現小批量的快速生產。傳統工廠的生產線轉換效率和計劃協調能力將毫無疑問無法支撐大規模的定制化,而智慧工廠可從需求搜集和產能調度兩個角度滿足個性化需求。
政策的大力支持也令智慧工廠前景更廣闊,未來國家和地方將出臺更多的支持政策,推動產業快速進步,具體將從軟件、硬件兩個方向切入。軟件方面,將從產品研發類、生產管理類、生產控制類、協同集成類和嵌入式類五個軟件方向加強工程技術、生產制造和供應鏈這三個維度的數字化。
硬件方面,瞄準智能制造主攻方向,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發展;實施智能制造工程,支持高檔數控機床與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智能傳感與控制、智能檢測與裝配、智能物流與倉儲五大關鍵裝備創新應用;深化"互聯網 "制造業創新發展,指導編制互聯網與制造業融合發展路線圖等。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