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邀請演講1、物流園區發展現狀分析
根據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經核實,2018年全國符合本次調查基本條件的各類物流園區共計1638家,比2015年第四次調查數據1210家增長35.37%。3年間,我國物流園區個數年均增長10.7%。在列入本報告的1638家園區中,處于運營狀態的1113家,占67.9%;處于在建狀態的325家,占19.8%;處于規劃狀態的200家,占12.2%。
物流園區作為產業集群空間集聚的外在表現,其規劃布局與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東部地區率先改革開放,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物流園區規劃建設起步早,目前75.7%的園區已進入運營狀態。西部地區隨著近年來經濟增速加快,物流園區進入規劃建設快速發展期,規劃和在建園區占比分別為15.9%和22.8%,高于其他地區。分省區來看,物流園區總數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山東(117個)、江蘇(102個)和河南(97個);運營園區數量最多的前三名分別為江蘇(91個)、山東(86個)和浙江(70個)。而海南、西藏、青海等省區的物流園區總數還在10個以內。 按照園區依托的物流資源和市場需求特征,根據服務對象和功能,將園區分為貨運服務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口岸服務型和綜合服務型等5類。調查結果顯示,綜合服務型園區占比60.6%;商貿服務、貨運服務、口岸服務和生產服務等類型園區占比分別為17.1%、12.3%、5.5%和4.5%。
2、物流園區的開發建設情況
從調查數據看,物流園區占地面積趨于理性,總體可控。在已投入運營的園區中,0.3平方公里及以下的占50.4%,占地0.5平方公里及以下的為64%,占地1平方公里及以下的為74.9%,占地10平方公里及以上的大型園區并不多見。通過走訪調查,面積與規劃宣傳面積形成較大反差,規劃中的超大型物流園區并未真正落地運營。
調查結果顯示,在建和運營的物流園區平均每個實際投資總額為14.5億元。其中,46.9%的園區投資總額在1-5億元之間,投資在5-10億元的園區占20.5%。分經濟區域來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園區投資規模分布與上述整體投資分布相差不大,而東北地區園區投資規模在5億元以下的占比為72%,10億元以下占比達93.7%。
3、物流園區的服務功能情況
在投入運營的園區中,存儲面積為5-10萬平方米的園區占比最高,為22.7%;50%的園區存儲面積在10萬平方米以上。在車輛進出方面,我國物流園區高峰日平均進出卡車數為365輛。
約70.4%的園區建立了公共信息平臺。其中東部和中部地區建立公共信息平臺的園區占比高于西部和東北地區。
從主要業務功能來看,園區服務功能主要集中在存儲、運輸和配送等傳統業務領域,轉運、貿易、信息、貨代等業務同樣發展迅速,具備這些功能的園區占比超過50%;具備流通加工、金融物流服務功能的園區只有30%左右。
從政務和商務服務功能來看,金融、保險占比稍高,分別為23%和22%;稅務、工商、海關占比基本相當,分別為17%、17%和16%。

掃一掃
下載《前瞻經濟學人APP》進行提問
與資深行業研究員/經濟學家互動交流讓您成為更懂行業的人